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植物保種中心推手─李家維

除了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的身份還包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在此之前,他曾擔任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所所長、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對推動國內科學教育不遺餘力。

李 家維大學就讀植物系,之後進了海洋研究所,對植物與古生物化石有濃厚興趣與深入研究。他曾在1998年發表貴州省「甕安動物群」研究,根據化石紀錄推論, 這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化石。此一研究將動物的起源回溯至5億8000萬年前,比先前的紀錄更往前推了4000萬年。
談到植物保育,李家維總說,這是一件必須與時間賽跑的大事。
他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加上人為的開發破壞,物種分布最多的熱帶地區棲地遭到破壞,許多動植物瀕臨絕滅的邊緣,生物多樣性更面臨重大挑戰,植物保種中心的成立,不僅可以挽救即將消失的稀有熱帶植物,而且還能做為學術研究的使用。

李 家維經常舉一個例子說明植物保育的重要性:在美國密蘇里植物園熱帶雨林展示區出口有一座原住民雕像,他的背上揹著一個籃子,裡面放滿各種花果種子,地上另 一個籃子裡則放置著一瓶瓶的西藥。這座雕像清楚傳達一個訊息──人類所使用的西藥,半數以上來自植物界,其中約1/4直接萃取自植物體,另外1/4則由植 物萃取物經過改良或人工合成。至於中藥及藏藥,更有高達九成以上來自植物。

李家維強調,地球上有30萬種植物,在全部上千萬的物種(已由 人類命名的僅約180萬種)中是極少數,但植物在所有物種中卻扮演核心的角色,是食物和氧氣的製造者,曾經被分析藥效的,尚不超過5000種。今天的醫藥 大多仰賴從植物體中萃取,未來還有許多新興疾病等待新藥開發予以克服,希望就寄託在雨林裡、那些人們幾乎對它們毫無所知的植物上。

李家維長年關注生物多樣性議題, 2005年,他提出熱帶植物異地保種計畫,考量到公部門疊床架屋的法規與土地取得困難,他決定尋求與私人企業合作。台泥辜家並不是他唯一接觸的對象,最後雙方一拍即合,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個人的學習背景是決定性的關鍵。

李家維說,他向不少企業家提過這項植物保種計畫,跟辜成允第一次以口頭簡單扼要只講了10分鐘,幾天後就接到辜成允的電話,表示有興趣想要贊助,雙方約定時間,由李家維到台泥董事會上提出詳細解說。那一次,辜家全體成員幾乎全部到場,李家維侃侃而談了2小時。

外 界所知,辜成允大學修的是會計,後來進了企管研究所。他的姊姊辜懷群卻在一次閒聊時告訴李家維,這個弟弟從小對生物很感興趣,只要一架顯微鏡在手,可以打 發半天時間。後來李家維雖然沒有當面詳問辜成允,卻發現他很關心生物新科技,對許多專業名詞瞭若指掌。他因此斷定,辜家是他推動植物保種計畫一個最理想的 合作夥伴。

2007年元月,台泥董事會通過第一期5年1億元台幣的經費成立「財團法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暨環境保護發展基金會」,負責推動 植物保種中心的建置,辜家捐出屏東高樹鄉泰和農場土地,並承諾至少贊助保種中心運作20年。擔任中心執行長的李家維拒絕支領基金會薪水,即使為了相關事務 而遠赴世界各地,他也堅持以自己的研究經費支付旅費。因為他說,他要與基金會維持partner的「對等」而非「雇用」關係。

李家維說, 做保育,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夠落實的計畫,空談理論只是本末倒置。只要他率先做出良好的成效,自然會產生磁吸效應,吸引各方共襄盛舉。果然,今年起,國科會 開始支持由他主持的「全球熱帶植物種源保育計畫」,第一年挹注經費450萬元;世界知名植物園也慕名而來與保種中心洽談植物交換。台灣的保育工作,因此而 向國際跨進了一大步。(發表於2010.08第31期新活水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