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是現代瓶裝水的基本容器,取下瓶蓋換上一個花器頸口外型的小套件,就能輕易地為瓶中花朵加水,寶特瓶被賦予新價值,變身新花器。這件《花瓶頸Innate Vase》,讓國際台灣科技大學研究生葉銘泓與賴忠平拿下今年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Award)「設計概念類」大獎 best of the best。
無獨有偶,就在稍早的8月間,台科大商業設計系應屆畢業生李珮雯以一支自製3D動畫《愛神號Eros》、從全球6369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拿下紅點設計獎「視覺傳達類」best of the best大獎,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影片類大獎得主,而且進一步跟其他8部學生作品共同角逐年底Junior Prize年輕設計師大獎。
《愛神號》模擬電玩遊戲畫面,訴說生命誕生故事,動畫中的胎兒戰機先後闖過墮胎器具「夾娃娃」、父母爭吵的情緒文字獄、外在環境污染等關卡,最後健康出生,片長僅4分鐘,卻有趣而耐人尋味。
與李珮雯同時,台科大另有4部學生作品獲得紅點設計獎視覺傳達類的優選(Winner)肯定,他們分別是蔡昀潔「咖啡情人」、盧瑄盈「露易絲的世界」、黃聰敏「瘡」、高珮雯「迴映」。
除了《花瓶頸》,葉銘泓與賴忠平兩人合作的舒緩氣氛燈(Relief Light)、他們倆與同學陳柏合共同設計的紙積木(Block mold),都獲得紅點設計概念獎。舒緩氣氛燈是可以儲電的燈具,一旦發生停電,可以將漏斗狀的燈罩反過來,透過天花板反射而下的光線,讓房間變明亮。
紙積木則是親子一起動手做的玩具模型,將回收的廢紙加水泡爛、打成紙漿,放入模型中乾燥成形,成為一個個積木「零件」,之後還可以上色、變化不同的顏色和圖案,不但可以廢紙再利用,還能增加親子互動,兼具環保和教育功能。
葉、賴兩人從大二開始搭檔,2009年以不沾桌餐具「食淨」共同奪下德國iF設計獎,又接連2屆得到紅點獎,加上2009年台灣國際創意競賽和ASO金履獎的金牌等等,是國內外設計大賽常勝軍。他們說,學校並未刻意鼓勵學生參加設計競賽,但他們這一屆參賽風氣氛很盛,得獎又有獎金可拿,以致於他們「一發不可收拾」、一次又一次繼續比下去。有問題時他們會去請教老師,但「老師不會直接給Yes or No的答案,而是根據經驗跟判斷提供思考方向上的建議。」
之前為了準備參賽,葉銘泓和賴忠平經常忙到以研究室為家,目前回歸正常,正在專心寫論文、準備畢業。他們很謙虛地說,比賽頻頻得獎,只是證明自己夠努力、有能力完成很多作品、讓履歷看起來更漂亮,對將來求職有沒有助益?還是得看求才廠商需求的風格決定。
台科大工商設計研究所教授、也是葉泓銘和賴忠平的指導老師鄭金典說,得獎是能力的證明,也是設計能力進步的重要指標之一,偶爾一次得獎,可能是靠運氣,接二連三傳佳績,就是一種實力,更代表台灣的表達能力有長足進步,才能在比賽時獲得評審的肯定。
「食淨」獲得iF概念設計獎的同時,設計所「學姐」劉香伶也以貼紙手機得獎,她利用天然矽膠材質打造,讓手機可黏在汽車玻璃上,不致於四處滑動,她的手機設計並配備太陽能電池,可吸收太陽能充電,時下最熱門的新科技議題,包括太陽能板、電子紙等,都結合到這款手機上。
今年,劉香伶再以毛筆傘(Rain Brush)獲得紅點獎肯定,她以筆桿形狀木質傘柄搭配黑白漸層布料傘面,再用柔韌的矽膠做成筆頭形狀的傘頂,雨停收傘、筆頭向下,整支雨傘猶如一支毛筆,雨水沿著傘面流向筆頭,把大地當作畫布,用雨水可以塗鴉、也可以練習書法。
另一名設計所學生呂宗昱設計的「玩具守護者(Toy Guardian)」,先是獲得2010美國IDEA傑出工業設計獎銅牌,接著又獲得德國紅點獎肯定。玩具守護者是兒童玩具收納箱,造型像一隻怪獸,小朋友收玩具像餵食怪獸,收納變成有趣的活動,附輪子的收納箱可以跟著孩子四處移動,還能騎著趴趴走,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
經常性的得獎紀錄,展現台科大學生豐沛的設計能量,鄭金典教授說,學校和老師無需耳提面命,學生們一進校園,自然受到風氣鼓舞,他們比老師還要清楚:什麼時候、有哪些比賽可以參加。
德國紅點設計獎、iF設計大獎、與美國IDEA傑出工業設計獎,都是教育部認定的第一等國際設計競賽,也是全球公認最具指標性的設計競賽。其中,紅點和iF更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
今年7月,台灣產品拿下24個iF獎,獲獎數為歷年最佳。其中,台科大設計所有3件學生作品分獲產品設計獎和概念設計獎。獲得產品設計獎的,是馮盛哲和黃瑜琪的「SOS救生圈」,這個救生圈除了漂浮之外,還有3大功能:發電發熱、儲存食物、GPS定位,大大增進落海者獲救生還的機率。
另外,葉鑫與陳彥廷的30度角水溝蓋,讓穿高跟鞋的女生不再因為鞋跟卡在水溝蓋而跌倒,比現有垂直90度水溝蓋更平緩的角度,能讓水流順利排入下水道,更能減少垃圾掉入下水道的情形。他們這項設計,與黃顯勛利用型生紙及單色油墨設計出的一系列海報「默語」,同時得到iF設計概念獎肯定。
去年開始,iF主辦單位增設全球大學排名,以世界各大學參與iF大賽的獲獎成績計算,學生參賽獲獎即可贏得20點積分,根據最近4年成績統計的結果,台科大設計學院排名全球第4,是台灣大專院校第一名。
在這項排名中,台灣共有10所設計院校入選百大,台科大之外的學校為:實踐大學第12名(積分100),台北科技大學(北科大)第16名(積分80),成功大學、交通大學並列第28名(積分60),明志科技大學、高雄師範大學、雲林科技大學與樹德科技大學並列第41名(積分40),朝陽科技大學第57名(積分20)。
排名在台科大之前,還有數個國外知名設計大學,第1名(積分300)是韓國三星美術設計學院,第2名(積分240)也是韓國的南韓弘益大學,第3名(積分180)為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再來是以積分100和台科大並列第4名的德國奧芬巴赫大學。南韓和德國學生設計能力,遙遙領先台灣嗎?
鄭金典老師認為,德國是老字號設計大國,實力之強不容置疑,韓國民族性中有一個特點,一旦訂下一個目標,就會傾全國、全民之力投入,台灣則向來以民間中小企業單打獨鬥見長,國情不同,很難論斷,像台灣這樣子順勢平均發展,也有它的好處。
鄭金典也強調,不能太過於誇大幾個特定比賽的象徵意義,不要以看得到的排名成績為滿足,每個國家設定的發展重點不同,有些國家、例如日本,並不強調競賽得獎,但其設計實力有目共睹,絕對是世界頂尖設計強國。
現階段,台灣學生設計雖頻頻獲獎,但作品實際商品化的案例並不多見。鄭金典教授說,實踐度不足,確實是台灣學生設計力上最令人憂心的問題。綜合來看,由於資訊充足、觀摩機會也多,台灣學生的創意普遍都很優秀,可惜很多學生態度不夠積極,傾向於:東西設計出來就好,得獎也罷、不得獎也OK,如何將自己的設計進一步落實成為具體可用的產品甚或商品化上市,並不是他們很care的事。這種現象,需要從學生觀念和課程安排上分別改進、加強,否則光是紙上談兵,創意永遠僅止於創意,無法化為實際的產值。(12月號新活水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