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六成以上開花植物集中於熱帶雨林,由於樹木遭到快速砍伐,熱帶雨林正以每年10個台灣大小的速率消失中。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襲台,台灣 特有種 紅衣指柱蘭在北大武山的棲地崩塌;只生長在南橫公路梅山村吊橋邊、2009年3月才獲確定為世界新種的梅山鐵線蕨,棲地對外交通亦因莫拉克而全斷。台灣珍 稀植物隨時會因棲地消失而絕滅,處境令人憂心。
幸運的是,許多珍稀植物目前都好端端地被保存在南台灣高樹鄉泰和農場內,這裡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是全球第一座以保種為目的,大量搜集熱帶及亞熱帶植物活體,致力於永續地球上最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熱帶植物保種園區。
高 樹鄉東倚大武山,境內有荖濃溪、隘寮溪、濁口溪三水繚繞,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溫度約攝氏28度,冬溫很少低於攝氏15度,年雨量約2500公釐,相 當適合熱帶植物生長。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的墓園座落於辜家所有的泰和農場內,農場總面積約400公頃,主要經濟作物是鳳梨。
在台泥團董事長辜成允及他的母親辜嚴倬雲女士大力支持下,台泥與和平電力公司、中國合成橡膠公司及財團法人劍潭古寺聯名成立「財團法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暨環境保護發展基金會」,推動保種中心營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出任保種中心執行長。
保 種中心的發展計畫初步擬定20年,在第一期的5年計畫中,基金會投入新台幣上億元經費,於泰和農場建置面積5公頃的熱帶植物保種園區。至今總共收集蘭科、 薑科、芭蕉科、赫蕉科、竹芋科、棕櫚科、天南星科、鳳梨科、山茶科、蘿摩科、苦苣苔科、蕨類、秋海棠、多肉植物、水生植物、芸香科、竹亞科共17大類群植 物。
2007年元月,保種中心建置計畫通過,李家維四處拜訪國內各公私部門植物收藏單位,獲得大力支持及大量複本 轉移,其中包括:台北植 物園贈送大量珍稀蕨類、林試所恆春分所贈送約50種珍貴林木,科博館贈送約100種、126棵棕櫚複本,台灣青果合作社建立的香蕉研究所贈送自世界各地引 進的228棵香蕉複本,高雄農改場贈送薑科植物,以及嘉義農改場贈送芸香科植物等。台灣海棠科植物收藏權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彭鏡毅則 大力提供秋海棠。
保種中心顧問群並積極探訪150個以上的國際植物栽培所,爭取多樣、稀有的熱帶植物移入。到 2008年元月正式宣告成立 時,中心蒐集植物4601種,已是當時全國最豐富的收藏。開幕當天,保種中心展出多種本土珍貴植物,包括:2000年發表的新種、全世界只生長在台灣蘭嶼 的蘭嶼法氏薑;台大教授林讚標和保種中心顧問林維明在2006年發表的台灣特有新種蘭花─假囊唇蘭、流蘇豆蘭;自1918年發表後,直到2004年才再度 被發現的台灣特有種茶科植物─武威烏皮茶;以及目前野外只有38株的台灣特有種蕨類植物─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等。
保 種中心目前有9間溫 室,以遮光網調節光度,並採逆滲透噴霧系統定時噴霧,控制溼度及降溫。其中一間特別的水牆花房,利用大型抽風機設備和水牆降低夏季高溫,栽培蘭科、蕨類、 秋海棠等喜愛冷涼環境的植物。為了因應快速增加的植物蒐藏數量,中心擴建工程持績進行,最新的一間水牆花房將在近期內落成。
保 種中心的蒐 藏量,今年7月之前已達1萬3000多種,躍居亞洲活體植物收藏最豐富的植物園,而且數字隨時都在增加。其中蘭科超過6100種、蕨類970多種、鳳梨科 1440多種,穩坐世界第一寶座。預估今年底總收藏量可逼1萬5000種,躋身全球前十大;並計畫在2018年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熱帶植物庇護所,2028 年保存3萬種熱帶植物。
蘭花是開花植物中最大、最具多樣性的一科,全世界共有超過800屬、2萬5千種(有些資料 顯示超過3萬種),台灣 原生蘭57屬、380種。保種中心擁有台灣特有種台灣香蘭、假囊唇蘭、流蘇豆蘭,以及稀有原生種粗莖鶴頂蘭。1934年,日本植物學者福山伯明氏發表白花 羊耳蒜為台灣特有新種,此後,這種蘭花有70餘年不曾在野外被發現,學界原本已將認定自然界無此花。2008年,保種中心顧問林維明在三峽山區發現球莖, 送到保種中心寄放,同年3月開花,中心人員全程紀錄這朵「神話之花」的開花過程。
保種中心尚蒐藏了國外珍稀種蘭花如:原產於印尼爪哇和沙巴、葉長90公分、蝴蝶蘭中最大的象耳蘭;原產於馬來西亞半島、只有2次野外採集紀錄的最小蝴蝶蘭─齒脊蝴蝶蘭等。
鳳梨是中南美洲重要物種,大多數鳳梨能開出奇形怪狀的花,僅少數種類會結出鳳梨果實。全世界最保守估計有3千種野生鳳梨原種,密蘇里植物園有220種,新加坡植物園有300多種,保種中心已是世界鳳梨最主要收藏區。
另外,全世界蕨類約1萬2千種,台灣原生蕨就有6、700種,在台灣建立一個好的蕨類收藏並不困難。有些蕨類原本已經岌岌可危,保種中心積極蒐藏各地物種,最令中心人員自豪的是:他們已取得林試所以托葉無性繁殖的全部伊藤式原始觀音座蓮植株,數量比仍殘存在野外的還多。
在 保種中心之前,農委會林試所轄下的植物園、教育部轄下的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以及營建署的國家公園及生態保護區等,都保存了種類豐富且數量可觀的熱帶植 物,但這些公部門機構除了保育,還要兼顧研究、教育、休閒(參觀)等功能,保種中心則鎖定「保種」,由於定位明確、目標清楚,執行成果立竿見影,不但植物 收藏量快速提高,移植後高達95%的存活率更是令各界驚艷。
除了活體栽植,植物可以用種子銀行(即種源庫)、種質 或DNA保存等方式保 種。亞洲最大種子庫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雲南種子庫,他們希望保存中國西南地區60%物種,特別是青康藏高原、喜馬拉雅山、東南亞地區的特有植物。台 灣林業試驗所也有2個種子庫,設在台北和恆春,分別保存潛在有利用價值的稀有樹木種子以及恆春當地熱帶植物種子。泰國芭達雅熱帶植物園則擁有多種瀕臨滅絕 的蘇鐵灣森林裡的樹木種子。
保種中心專攻活體植栽蒐集,成就受到矚目,雖然刻意維持低調並強調不開放參觀,盛名仍不脛而走,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去年初就曾到中心參觀,並親手在中心水池內放養稀有魚類,以彰顯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日 前特地到保種中心參訪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艾茉莉博士指出,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挑戰,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環保議題之一,植物保育有其迫切性需要,保 種中心以民間的力量進行植物物種保存,計畫具體而務實,而且可以很容易跨越國界的限制,是一個十分值得支持並介紹到國際上的實例。
今 年 10月,保種中心舉行即將開設「種子科學家培訓班」,以蕨類植物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授課,學員則以東南亞國家種子學員及國內相關單位研究者為主。李家 維表示,種子科學家的培訓,有助於各國建立自己的植物資料庫與保種中心,對於未來各國種子交換與活體複本轉移,也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彼得.雷文有一句名言:人生短暫,但是藉由保護環境,我們可以換得永恆。這句話,正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目標。(發表於2010.08第31期新活水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