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台灣米.新食力

200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農業發展進一步面對全球經濟國際化、貿易自由化的嚴酷挑戰。

首當其衝的是國人的主糧─稻米。台灣本身年產稻米120萬公噸,自給自足已經有餘,由於WTO,還必須採購14萬公噸外國米。然而,消費者飲食觀念改變了,稻米不再是日常餐桌上的主食,米的消費量逐年減少。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從民國七○年代的100公斤,降至目前僅48公斤,整整減了一半,連帶引發農田大幅休耕、農村人口外流及老化、糧食倚賴進口等諸多問題。

於是乎,積極行銷、鼓勵消費者多吃台灣米,致力品種和栽種技術改良、提升台灣米品質,運用品牌與包裝設計、開發高附加價值的市場,成為近10年來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的目標。

為了提升國產稻米品質及能見度,農糧署積極整合、推動多項輔導措施,例如建立優良稻種繁殖供應體系、建置稻米產銷專業區、有機米產銷班、舉辦好米選拔及米禮盒商品包裝設計評選活動,以年度大型展售活動拓展米的市場…,結合稻農、農會、加工業者,從生產面到行銷面同時進行,希望再造稻米產業蓬勃生機。

稻米產銷專區,是農糧署自2005年起推動的措施,除了突顯稻米產地及品牌特色,還有擴大產業規模的功能。農糧署輔導具有行銷能力的農民團體或糧商,結合稻農、育苗者及加工碾製業者成立專區,區內稻米不繳交公糧,由營運主體向參與契約稻農加價收購稻米,平均每公斤價格至少高於市價2元以上,2010年整體契作農民收益估計增加1億7000多萬元。

農糧署的統計指出,目前39個稻米產銷專區中,有34個營運主體通過產銷履歷驗證,17個取得CAS食米驗證標章。稻米產銷專區的運作,可建立長期穩定的供應鏈夥伴關係,保障農民收益,也有助於提昇國產農產品競爭力及消費大眾食品安全。

更早從2000年3月起,農委會就建立國內稻米分級制度,輔導具CAS食米項目認證資格之廠商生產高品質之小包裝食米,利用統一設計的「台灣好米」標誌包裝,以確保消費者的食米安全,並建構「好米賣好價」的市場機制。

取得CAS食米項目認證的廠商,必須通過CAS食米認定之工廠作業環境及加工管理評審標準,評審標準包括廠區環境、廠庫設施、機械設備、品管設備及人員、品質管理、衛生管理等6項。其產品的品質還必須符合數項標準:採用經農業專家評選適合國人食味之優良品種:米粒飽滿、有光澤、口味佳,品質符合國家衛生安全標準,外觀達白米CNS一等標準;在碾製過程均經嚴格品質控管並符合規定品質標準。

目前已通過CAS食米項目認證的廠商有24家,產品總計78種,可提供國人多元性選擇。農委會強調,台灣稻米每年可收穫2次,優質、新鮮且安全,用在地生產的台灣米及食材做料理,可降低食物里程,符合時下正夯的低碳飲食生活潮流,更可用在地消費力量來支持農業生產者。

每年秋季新米收穫後所舉辦的「台灣米博覽會」,是國內稻米產業施政成果的展現,也是稻米產業界的年度盛事,除了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2010年並已接獲國外業者的詢問,成功行銷了稻米產地鄉鎮及台灣米的多樣化風情。

米博覽會上最受矚目的焦點,是年度十大經典好米展售、以及創意米食料理比賽。入選十大經典好米的,一定是衛生安全經過政府檢驗、經過合理化施肥栽培,加上農民以獨門技術、如同照顧小孩一般投入全部心力才生產出來的心血結晶。而各式各樣使用台灣良質米為食材所製作出來健康、養生又創意的米食料理,也讓參觀民眾對於米食所能呈現的多樣化風貌感到驚艷,從而帶動新一波米食風潮。

在提升米的附加價值方面,農政單位也有許多著力之處。農委會推動的「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配合健康及樂活農業主軸,致力於發展農業精品,透過新科技研發及新經營模式,將產業文化、當地鄉土風情融入包裝設計,推出經典好米禮盒及各項稻米加工產品。米博覽會的另一個重點,即為伴手米禮和婚嫁米禮的推荐。

將優質台灣米包裝成婚嫁、彌月、企業贈禮與地方伴手禮等精美禮盒,是農政單位多年來努力的重點之一,起初因國人觀念一時難以接受,國產稻米花嫁禮盒的推廣,始終難有突破。然而業界最近一項統計指出,喜米禮盒已經搶下一成五左右的喜餅市場。宜蘭農會之前推出頂級米禮盒,3公斤要價1千元,但也曾在農曆新年前熱賣到缺貨。現代人不怕貴、只怕沒創意。以文化創意來包裝行銷,是台灣米業大勢所趨。

為了拓展外銷商機,農業委員會自2004年開始進行「改善外銷農產品品牌形象及包裝設計計畫」,輔導國內具農產品外銷實績的出口廠商,改善其產品包裝設計,經過品牌形象大改造的台灣農產品,外銷價值較先前提升5倍,稻米及其製品是其中高成長項目之一。2010年,這個計畫有了一個簡單好記的新名字─包裝好農.品牌台灣(TAIWAN GOOD AGRICULTURE,簡稱TGA)。

TGA計畫易名再出發的第一回,食米類項目共有7家廠商接受改造,其中包括消費者熟悉的、以一顆大眼睛為標誌的億東企業三好米品牌。新設計保留三好米原來的logo,但更強調台灣在地精神以及洗鍊的寶島台灣味,希望打進大陸高價米市場,並在日趨成熟的禮品米市場搶下一席之地。

另外一家接受輔導的米商,是這兩年在國際市場上積極展出的米圃食品(Rice Garden)。TGA計畫將米圃定位為「台灣在地精品米」,發展以台稉9號米為主力的適量適價包裝米,定名為「幸福契作」,其包裝及內在品質的精緻質感,讓人不得不讚嘆一句:誰說米不能是精品?!

新世代子弟紛紛回農,更是近年農村一個令人振奮的現象。比起父執輩,新生代農民除了傳承耕作技術,更懂得同時在行銷端著力。無論是農家自售或委外代售,米禮盒都是一個極重要的經營品項,夫妻創業、為小農賣米的「掌生穀粒」就以精緻的手感包裝和動人的品牌故事成為火紅的網路原生農業品牌。年輕創意的投入,也為台灣米帶出更多新活路。(2011.02  新活水第3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