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掌聲鼓勵台灣小農

「請大家一邊吃飯、一邊支持為我們守護土地的農夫們。掌生穀粒,掌聲鼓勵。」

這句話,是程昀儀的書《掌生穀粒》的封面文字,「掌生穀粒」也是她和先生李建德的工作室的名稱,工作室位在台北市光復南路一條安靜的小巷內,營業項目是純手工包裝米。開業4年半多以來,憑著精緻的手感包裝,他們在大品牌環伺的米市場闖出不小名號。

程昀儀是廣告人出身,得過一座時報廣告獎,李建德原本從事攝影工作,拍過許多明星和不少珠寶精品。夫妻改行當糧商,拿出過去幫國際精品品牌做廣告的本領,一個以文字訴說稻米的故事、一個用影像記錄田間百態,透過部落格打動無數人的心。「掌生穀粒」代表農夫揮汗下田、雙手勞力耕耘生產米粒讓人們飽食,也代表一種都會人知恩惜福、感謝農民辛苦付出、並且向土地致敬的心情。

「掌生穀粒」賣米,強調「農家手作」精神─要吃才碾。夫妻倆買了一台農家普遍都會有的東元馬達綠色碾米機,放在李建德台東老家的空房子裡,收購來的新穀也一併放在裡面,整天給它們吹電扇通風、呼吸,有客人下訂單才開始碾米;包裝及配送,則在台北的工作室進行。之所以不嫌麻煩採取這種「即時生產」(Just in Time)的做法,是為了讓消費者品嘗到最新鮮的新米滋味。由於採純手工作業,每天最高產量僅800包,一旦接到大筆訂單,就得趕緊找工讀生幫忙。

市面上的小包裝米,絕大多數採用塑膠材質包裝,掌生穀粒卻堅持使用牛皮紙,頂多是在外面再加上一層花布外衣,然後用紙藤纏繞做成提把。美則美矣,但在潮濕多雨的台灣,卻無法長久保存,有客人中秋節收到禮,捨不得拆封而一直擺著,到農曆年前打開一看,長米蟲了!

針對這點,程昀儀笑說,牛皮紙韌性強,適合盛裝有重量的東西,加上紙張本身淡淡的甜味,是包裝食材的上選,但是它有毛孔、會透氣,裝食物不耐久放,掌生穀粒主打「新鮮碾製的米」,質樸的牛皮紙袋最能傳達這種意象,也可以提醒消費者:趁新鮮享受新米美妙風味,賞味期限兩個月,儘快吃進肚子裡才是正確的。

除了以經典的牛皮紙袋傳遞手作質感,掌生穀粒的每一款米,都有專屬的手寫文案,陳述產地、產品與生產者的故事。例如「飯先生」來自台東關山鎮,以新武呂溪為灌溉水源,米的品種是多種好米的調和。程昀儀另外在部落格上闡明,「飯先生」的作者范先生說,每一種米各有優缺點,他接受每一款米的個性,調配出可以互補的米。所以,從他的一包米中,可以同時品嘗到高雄139號的甜Q、台梗2號的柔軟清芬、以及台農71號的芋頭香等,果然,吃過的客人都讚不絕口。

因應產季變化,掌生穀粒的商品目錄自然無法全年如一。例如口碑一流的「姨丈米」,由於Mali阿姨和Kanas姨丈堅持依循自然定律,一年只做一期、下半年休耕,所以姨丈米沒有二期貨可賣。

掌生穀粒不刻意做一等米,無論是在其部落格文字或商品包裝上,都清清楚楚的標示著:「品質規格:CNS二等米」。程昀儀說,CNS國家標準是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而訂定,一等米的雜質不得超過五個百分點,二等米則不超過百分之十。掌生穀粒不是CNS工廠,不刻意做精選的一等米,然而,當令白米是上天賜予的珍貴糧食,它不應該只是長得漂亮而已,二等米保留了更多土地的味道,它的品質與價值同樣讓人無法貶抑。

自創業以來,李建德和程昀儀就明確將自家商品定位在禮品市場而非家用米市場。他們用影像和文字傳達的農村故事,讓許多被囚困在辦公室裡的都會上班族如同親見臺灣的土地之美。他們更以精緻的包裝和動人的品牌故事,讓買米、吃米、送米成為一件時尚而且感人的事。一間小小的糧商工作室,從夫妻2人包辦一切,到目前必須有6名固定員工才能應付日常出貨事宜,年營業額破千萬元,一步一腳印反映的,正是農家務實打拚、盡其在我的精神。(2011.02  新活水第3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