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碗盤上彩繪著隨手揮灑的草葉與粉紅色花朵,這是早年鶯歌碗盤的主要用色與裝飾圖案。粉紅色花朵,從前的人叫它「梅仔花」,由於顏色嬌嫩宛如少女朱唇上的胭脂,如今被正式定名「胭脂紅」,成為官方認定的鶯歌陶瓷代表元素之一。
鶯歌陶瓷產業始於清嘉慶年間,200多年來,鶯歌已是台灣最大陶瓷輸出地,但若問起:鶯歌陶瓷特色何在?答案好像只有一個:多元。鶯歌陶瓷種類多樣,建築、日用、陳設、衛浴、工業5類兼備,什麼都有,卻說不出什麼與其他陶瓷產地明顯不同之處。
於是,鶯歌陶瓷博物館從2008年開始推動「鶯歌燒」品牌建置計畫,前3年以鶯歌陶瓷發展歷史中具代表性的元素為推動主題,包括在1950年代大放異彩的胭脂紅、1960年代受國際貿易商青睞的青花仿古陶瓷、1980年代極其興盛的結晶釉,都曾經帶動各地窯場爭相仿效,為當時經濟起飛立下不可抹滅的功勞。
陶博館教育推廣組組長程文宏指出,品牌建置計畫的目的,在於透過歷史元素替鶯歌陶瓷找定位、塑造品牌形象。計畫辦理5年來,凡是大鶯歌地區(鶯歌、三峽、樹林、土城、桃園市、及桃園縣八德市、大溪鎮、龜山鄉)的入選作品都可以獲得鶯歌燒的品牌認證,期待藉由這個共同品牌的行銷,重現鶯歌陶瓷的榮景。
「鶯歌燒」品牌的建置,只是陶博館打造鶯歌新形象的一部分,很多人可能沒有發覺,曾經令人風靡一時的地方節慶活動「鶯歌陶瓷嘉年華」已經在2011年之後悄悄走進歷史,這個活動,曾連續2年獲選交通部觀光局「十二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之十月代表的活動,然而,就如同鶯歌陶瓷業的經營需要轉型才能生存,鶯歌陶瓷嘉年華也因潮流的轉變而漸漸失去存在意義,其中關鍵性的變化,開始於2000、陶博館成立的那一年。
作為台灣陶瓷重鎮,工業陶瓷曾經是鶯歌最賺錢的產業。早年一份統計資料指出,台灣陶瓷總銷售額一年高達300億元,其中磁磚佔200億,衛浴設備80~90億,剩下的才是鍋碗瓢盆等生活陶瓷。瓷磚在鶯歌曾被戲稱「印鈔機」,機器24小時開動,一座磁磚窯造價6千萬元,3個月就能回本,大型磁磚廠員工上千人,年終尾牙宴盛況不輸最盛時期的台積電,壓軸表演者是那個年代地位可比今日小天后蔡依林的玉女歌手金瑞瑤,磁磚廠的獲利能力可見一斑。
然而時代變了,台灣磁磚業風光不再,論品質,及不上義大利、西班牙高價藝術磁磚,比價格,拚不過低價大陸貨,市場嚴重萎縮。老字號業者開始求變圖存,轉型成功的案例,首推新旺集瓷許家。許家是鶯歌在地人,從阿公許新旺的上一代開始經營陶器工廠,到許新旺當家時投入磁磚生產而發揚光大。許新旺過世後,年輕一代接手,近年來致力於將家族事業與文化創意結合,除了成立鶯歌第一家陶瓷觀光工廠─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更專注於產品的設計,造型圖案都獨樹一幟的馬克杯是人氣超高的商品,市面普通馬克杯每個售價不到百元,新旺集瓷自有品牌馬克杯一個3、400元,供不應求。
還有一位藝文圈知名的楊莉莉老師,她原本在鶯歌陶瓷工廠擔任彩繪師,工作之餘自己學畫進修,她的創作由傳統青花圖案出發,卻不侷限於青花瓷仿古,而是以青花為設計元素、進而變化發揮到極致,以雅致與凝練的深藍釉色搭配獨特的繪畫風格,藝術性深受肯定。她從事創作30年,曾受邀設計總統府國宴餐具和外賓禮品,現有多樣作品典藏於陶博館中。
時代變了、產業結構變了,行銷地方特色商品的節慶活動也要跟著變。往昔的鶯歌,是一個工廠散佈全境的工業小鎮,1995年開始,鶯歌鎮公所、青商會等政府和民間單位合作,辦舉鶯歌陶瓷嘉年華,一年一次把各家工廠的精品集結於一處,做帳篷式的展售,這項市集式的活動吸引了無數外來客,曾為鶯歌地方帶來莫大商機。
2000年陶博館成立,接手辦理陶瓷嘉年華,除了延續活動最原始的商展性質,也致力於導入更多文化教育體驗及休閒的意涵。這種走向,並未受到所有地方人士認同,有人堅持陶瓷嘉年華必須回歸純粹的商展性質。為了做出區隔,陶博館於自2008年主館後方陶瓷藝術園區落成那年開始,於暑假期間另行假陶瓷藝術園區舉辦國際陶瓷藝術季,商展嘉年華的部份則由當地商業團體主辦,仍維持在十月間舉行。
只不過,時移勢易,集結了400多家風格各異商店的尖山埔路陶瓷老街也已落成,鶯歌陶瓷產品一年365天都可在此做商業性展示,搭帳篷辦活動吸引客人的做法不再有必要。鶯歌陶瓷嘉年華階段性任務完成,努力支撐幾年後默默退場。
陶博館教推組程文宏組長指出,辦節慶式活動、花錢請明星表演的做法,雖然可以炒熱氣氛,但對文化的累積並無助益。陶博館是全台唯一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有資料中心收集陶瓷相關圖書,國際演講廳舉辦陶瓷相闗的研討及座談,陶藝長廊和常設展室長年有陶藝作品展,還有陶藝教室供民眾體驗做陶的樂趣。有了這個固定場域,加上大漢溪旁佔地32公頃的三鶯陶花園也可以辦活動,現在的鶯歌可以說全年都有常態性的陶瓷文化節目在進行中,是一個十分適合一日遊的地方。
程文宏說,陶博館除了持續深入推廣陶瓷文化教育,也積極進行國際交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旗下的國際陶藝學會(IAC,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eramics)已經確認,2018年的國際陶瓷年會將在鶯歌舉行。IAC是全球最大陶藝組織,有600多會員遍佈全球50餘國,鶯歌陶博館是其會員之一。如何藉主辦年會的機會將台灣的陶瓷文化宣揚到全世界,是陶博館未來幾年要積極籌備的重要大事。(2013年4月新活水雜誌第4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