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巧手剪出萬千祝福──剪紙國寶李煥章 活到老剪到老

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三,故宮博物院遊客眾多,人潮洶湧的大廳一隅,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先生手持利剪、三兩下剪出春、福、囍等吉祥圖案,贏得在場群眾讚嘆連連。這位老人,就是曾獲頒民族藝術薪傳獎的剪紙大師李煥章。巧剪春花迎新年,是中國人傳統,煥章老師表演邀約應接不遐,故宮只是其一,每逢年節,他的日子總要比平時忙碌許多。

李煥章,山東臨沂人,今年高齡88歲,談起最初拿起剪刀開始剪紙的動機,他說,只是為了排解思鄉之愁。他始料未及的是,這一剪,倏忽已超過半世紀,在不經意間成就出一名國寶級人物。

李煥章說,他出生的地方是傳統農村,過年時家家戶戶除舊佈新,為了不讓新換上的窗紙一片單調,就用紅紙剪出一朵花、一個春字等做裝飾,這就是窗花的由來。除了窗花,紙花還可以做各式各樣的變化和用途,女孩子出嫁,嫁妝上要貼喜花,窮人買不起豬肉,就剪豬頭花放上供桌,或者剪個銅錢圖案給小孩子,充當紅包壓歲。總之,就是取其吉祥討喜之意。

小時看人剪紙,李煥章總是興趣盎然,這種記憶深深烙印在他腦海中。1949年,還在念大學的他成了流亡學生,隨著國軍撤退來台,從此與故鄉、親人遙隔兩岸。再後來,每當思鄉之情濃烈到愁思滿懷時,他就一刀一刀剪紙,讓童年回憶重現於自己的指掌之間。

在台北市擔任國小老師期間,李煥章把剪紙納入自己教授的小學課程裡,他萬萬沒想到,這小小的一步竟然開啟了他後半生的文化傳承之路。1981年,教育部中華文化復興會專員邵庭蘭在一次驗收學校「復興中華文化教學材料」時發現了李煥章的剪紙長才,當下認定剪紙是復興中華文化一門絕佳藝術,於是積極著手擬定計畫、編列預算,啟動政府層級推廣剪紙的機制。

邵庭蘭當時擬定的專案教學計畫,是以學校老師為對象,先由李煥章將剪紙技藝傳教予全台各地的教師,再經由參與專案培訓的教師將剪紙藝術帶回自己任教的學校,將這項傳統藝術傳遞到下一代。

李煥章回憶說,從那之後的十幾年間,是剪紙活動的黃金年代,剪紙在台灣蔚為風潮,各地小學、中學、大專以及社會組的教學成果和比賽得獎作品展,是每年一度的盛事,其中有幾次在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展出,著實風光一時。

由於對剪紙活動推廣的用心,李煥章連年受到歷屆台北市市長的表揚,之後又獲頒教育部文化獎章、薪傳獎等殊榮,民國100年,他更進一步得到文化部升格前的文建會肯定,獲登錄為新北市傳統藝術保存者。回顧這一生的榮譽,李煥章把它歸功於紹庭蘭的提拔,所以他每次接受訪問,總不忘提到這位恩人,如果沒有邵先生的伯樂之眼,他縱有再好的技能,也無法如今日般發揮得淋漓盡致。

2007年4月1日,全國首座剪紙主題館-「煥章館」在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隆重揭幕,館內平日展示李煥章的數十幅剪紙作品,假日則不定期邀請他做實地示範教學,讓遊園的小朋友有親炙大師風采的機會。煥章館的成立,除了傳承民俗技藝,也期盼喚醒世人對傳統藝術大師的尊重,讓民俗文化落地生根。

出於對剪紙的熱愛,李煥章一生不停練習剪紙的方法,不斷研究新的技巧,更勤跑國家圖書館和故宮博物院等地,蒐集各類古書上的圖畫、書法,以豐富自己剪紙的素材。多年下來,他影印的參考圖案多達2、3萬張,堆疊佔據了家中很大的空間。故宮很多書籍原屬館藏限閱,在他獲得薪傳獎之後,館方特別通融,准許他借閱。

接受現代化學校正規教育之前,李煥章上過私塾,結結實實背誦過四書五經等古籍,人文底子深厚。許多歷史典故,他熟記在心。各種剪紙的題材,無論出處是明清小說文本或古人的書法藝術,他都能細說從頭,例如關公為何夜讀春秋、昭君出塞後人生如何…,由他娓娓道來,每每能為靜態的剪紙圖畫增添生動鮮活的面貌。

李煥章的剪紙技法變化萬端,鏤空剪紙、染色剪紙、套色剪紙、噴色剪紙、分色剪紙、折疊剪紙、創意剪紙…,無不精通,他也擅長折疊團花、連續幾何形纏花以及對稱的摺紙剪花,刀法俐落,具特殊性。一般學生使用圓規、花費3、40分鐘才能畫好的國徽圖案,他拿起一張紙折疊幾下,幾秒鐘就能剪好。除了創出立體春字、或圓或方的囍字壽字、以及鳳梨的剪法外,他並創作「百福圖」、「萬壽無疆」、「清明上河圖」、「八十七神仙卷」等巨幅剪紙畫,每一幅都堪稱經典之作。

李煥章說,剪紙,不難,難的是全神貫注,精神不集中就沒辦法剪。他得意地說,自己年近九十,視力還是好得很,沒有近視,也沒有老花,這全靠剪紙的修身養性之功。問他:可有什麼護眼的秘方?他說,多吃蔬菜、少吃肉類,保持心情平靜,無欲則剛。

從事剪紙教學數十載,李煥章桃李滿天下,跟隨他時間最久的學生,超過24年。他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曾有日本學生學成後回到東京開個展,成就非凡。他強調教學相長,經常把學生比自己強的地方掛在嘴邊,絲毫不吝惜向外宣揚門生的個人絕技。

李煥章表示,剪紙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只要一剪一紙,隨時隨地可以輕鬆創作。他每次外出,總是拎著一個黑色大公事包,裡面裝著紙張、剪刀及一些已完成作品,搭公車、捷運時,因為年事已高,都會有人主動讓座,他總是當下回贈剪紙作品以示感謝,令讓座者在驚喜之餘也大開眼界。他喜歡以剪紙和初識者結緣,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有人結婚,他也主動以吉祥的囍字相贈。「禮輕情意重」這句俗諺,在他手下獲得了最貼切的詮釋。(2013年4月新活水雜誌第4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