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要被無止境的拖帳,所以要自創品牌。」「一切都只是因應潮流演變、順勢而為。」成功將神明衣轉型為時尚精品的嘉義朴子「神斧創意精品刺繡」第三代小老闆周煥智如此淡然訴說家族事業轉型過程。
民間習俗,小孩受到驚嚇或體弱多病「歹育飼」,可以拿神明穿過的舊神衣披在身上;家中有人考試或遠行,則可以到廟裡祈求香火袋;用意都在趨吉避凶保平安。數年前,周煥智家族率先將神明衣縮小,做成可以結合香火袋的吊飾,成為自用送禮兩相宜的火紅商品,最高紀錄一個星期賣出2萬件。小神衣的爆紅,讓當時還叫做「鑫得行」的周家刺繡老店找到轉型契機,自創「神斧」品牌,成為一家從繡品開發、設計到生產、銷售一貫作業的文化創意產業。
一般民眾對台灣傳統刺繡的印象,多半停留在寺廟和廟會陣頭中神像穿著的神明衣、民宅供桌使用的桌圍、以及婚慶、宅第落成時懸掛的八仙彩等繡品。神斧卻把時尚元素融入神明衣製作,以蕾絲、水鑽、甚至LED等素材作裝飾,讓神明或神將夜間遶境出巡時更加耀眼奪目,增添廟會活動的熱鬧氣氛,積極開拓週邊商品並透過網路等通路擴大市場,讓原本只是宗教相關的文物改頭換面,成為年輕人也喜愛的裝飾品或生活用品。
來到神斧設在新北市新莊區的旗艦店「神明的店」,西向櫥窗裡一整排模特兒都是神像,每尊神像身上都是刺繡精緻的神明衣,即使在午後陽光強烈照射下,依然鮮艷奪目,負責人周煥智說:「品質差的繡品,很容易褪色,我們家的產品可以曬上好幾年依舊色澤如新。」原來,一般居家不喜的西向方位與刺眼陽光,竟是神斧產品最佳的品質見證。
周煥智是神斧周家第三代,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目前負責全省實體店舖的經營,他的大哥周威忠掌管工廠生產線,小弟周讓廷則負責創意及行銷。同屬七年級生的兄弟三人發揮年輕人的創意,讓老一輩的手工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斷為神明的衣裳變換新花樣。
朴子刺繡業始於清康熙年間,到1950年代日益興盛,除了布袋戲偶服、歌仔戲服,也生產結婚相關刺繡品,如八仙彩、新房布簾、繡花枕頭套等。鼎盛時期,開元路一帶聚集了20多家繡莊,全朴子有一半人口從事刺繡業,「朴繡」名聲享譽全台。神斧第一代周國欽在1966年成立「國欽工藝社」,以土法煉鋼方式騎機車環台推銷各類宗教信仰繡品,一步一腳印,打下今日根基。第二代周至雲接手後到大陸設廠,並將公司易名「鑫得行」,以大盤批發為主,一度搶下約7成市占率,成為國內最大的製造供應商。
然而,早年商場流行「口說為憑」不收訂金,周家經常因為中盤商倒債而無辜欠下巨額債務。後來又面臨大陸貨品低價競爭,生意愈來愈難做,周至雲逐漸領悟到自創品牌的重要。只不過鑫得行跟台灣多數傳統產業一樣,只賣產品、不賣品牌,甚至連店面招牌都沒有,而且原本做的是代工,若改走品牌,惟恐引來中盤及經銷商抵制,種種考量讓周家遲遲無法邁出改革的腳步。
小兵立大功、適時為家族事業的轉型發揮臨門一腳功用的,就是周讓廷想出來的點子~小神衣。
73年次的周讓廷從小不愛讀書,大學指考六科總分只有28分,靠著1600公尺跑步衝第一才擠進稻江休閒系,大三時突發奇想,把父親的神明衣縮小做成裝飾品帶到學校當伴手禮,讓同學驚艷不已…,這個故事,是神斧轉型傳奇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環。外人看不到的,是周家兄弟後續的努力,他們到內政部查出全台登記有案的廟宇,循址寄出上萬份DM,憑著熱情與傳承的用心,就像阿公周國欽早年騎機車環台推銷一樣,努力為自家產品找出路。
神斧的研發團隊更積極研發吊飾及公仔等周邊商品,開拓周邊繡品市場,每個月推出一項新產品,以快速的翻新速度杜絕防冒和抄襲,除了經典不敗款小神衣,又接連推出小繡花鞋杯墊、關刀造型隔熱手套、創意紅包袋…等。今年新春票房破億的國片《陣頭》裡的三太子神衣,也出自神斧的手筆,電影叫好又叫座,Q版三太子公仔隨之供不應求,神斧的生產線也忙到停不下來,工廠經常處於招工狀態中。
不過,無論周邊商品再怎麼熱賣,周家還是把它們定位在「前鋒」的角色,只用來製造廣告宣傳效果,讓神斧真正兢兢業業的本業,始終是真實的神明衣製作。
2007年正式成立的神斧打出「讓神明常換新衣」的行銷口號,而且堅持純手工、客製化原則,與大陸廉價品作區隔。2008年朴子配天宮媽祖聖誕,神斧在送給千里眼、順風耳的兩件將袍上各縫了1800顆施華洛世奇水鑽,閃閃發亮的神將出巡時引來民眾圍觀與讚嘆,從此,「水鑽神明衣」成為許多神明添購新衣時的指定款。
技藝失傳、求才不易,是周家深感憂慮的事。周煥智說,父親那一代擅長的是工藝,到了他們這一代,雖然因為從小接觸、對神衣製作流程耳熟能詳,但實際已經不大會做。而為了傳授及管理的方便,原本繁複的工序現在都打成流水線,將製作神明衣需的六大步驟一一拆解:從畫圖、打版、車繡、捏棉花、舖蔥到平車合裡,每位師傅專責一個步驟,不再需要樣樣精通,人才的訓練過程和時間因而節省不少。
多年為各方神明量身做衣,周煥智說,過程中的趣事講不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些宮廟會以起乩的方式請神明自己決定衣服的配色和尺寸等細節,如果神明的選擇讓他們覺得真的很不妥當,他們會據理力爭,所以他們「滿常跟神明吵架的」。當然,他們也遇過神明衣做好了、客人硬是不滿意而拒收的情形,他們也只能把神衣陳列在店裡當sample。不過說來很神,這些sample有八成總會被其他宮廟看上,只需小小修改一番就能賣出,誰說天下沒有「有緣神」?!(2012年第41期新活水雙月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