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台灣人習慣到米糧行或雜貨店秤斤兩買散裝米,民國七○年代後期起,小包裝米逐漸在市面上盛行,開風氣之先推出品牌小包裝米的,是由雲林起家、目前總公司在泰山的「億東企業」。
億東正式成立於1987年,在這之前,是濁水溪兩岸的兩家碾米廠,傳到第三代有6個男丁,老大自行創業、成立「金農米」品牌,老二陳啟明則和4個弟弟陳啟和、陳生財、陳溪泉、陳有共同成立億東,5兄弟攜手打響「三好米」名號。億東目前市占率約1成5,在零售通路5公斤以下的小包裝米市場中,市占率更高達3成5到4成,是台灣小包裝米第一品牌。
億東剛成立時,只是台灣眾多米商之一,規模並非同業間最大。為了打響品牌名號,特別編列廣告行銷預算,1988年播出的電視廣告「三好一公道」,訴求「一青(新鮮)、二水(漂亮)、三飽水(圓潤)」等三好的「三好米」迅速攻占小包裝米市場,消費者指名度和信任度都大大增加。
除了率先強打電視廣告建立品牌形象,億東還是第一個強調品種概念的米商。
台灣稻米品種繁多,一般消費者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台稉9號」。台稉9號是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所培育出來的品種,1993年正式命名。三好米以台稉9號為商品品項的策略,一開始並不成功,最初兩個月,這支米乏人問津,然而因緣際會,有學術機構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某一品種的米具有抗癌效果,指的就是台稉9號,消息經過媒體報導,三好台稉9號米在一個半月內熱賣到缺貨,從此也奠定台稉9號在所有國產米當中的崇高地位。
除了品牌化與流程化,「安全」與「美味」是食品產業的成功密碼,而要如何才能解開這兩個關鍵密碼呢?答案就是「新鮮」。
億東創業20餘年,在設備投資上毫不手軟,例如率先引進低溫儲存設備,設置稻榖冷藏中心及乾燥系統,耗資2億元建立全台設備最先進的碾米廠,以及設立15℃低溫冷藏桶等,為的就是要確保米質的新鮮不老化。
早期農民在收割之後,還要進行曬榖、乾燥等繁複作業,才能把稻穀交給碾米廠,農忙期間家家戶戶「門口埕」曬米的畫面,刻畫出農家生活的忙碌與辛苦。億東從十多年前著手進行傳統產業改造計畫,購置割稻機、地磅、曬榖機、乾燥機,農民割完稻之後即可上車過磅,後面乾燥等瑣碎工作統統交給億東,碾米廠收購濕穀,又是一個創先例的做法。
為了保鮮,億東更引進美國的冷溫桶、結合西班牙的冷藏和德國的專業技術,營造出恆溫濕的冷藏控制環境,以減緩米的老化,確保米的品質。
億東最引以為豪的設備,是一座全世界第三、台灣唯一的樓層式碾米系統。傳統橫式碾米廠以輸送帶運送,過程中因為磨擦升溫,導致米粒水份流失而致口感變差。樓層式則利用地心引力垂降輸送,免去磨擦生熱的問題。
這座5層樓高的碾米設備設在億東的頂茄塘廠,從稻穀入口,輸送到儲存桶、流量計、初選機、選石機,再送至礱榖機、比重分離機、屑米分離機,流向精米機、洗米機、選石機、色彩選別機、包裝機、倉儲,全部自動化作業。
樓層式碾米廠、15℃低溫冷藏桶、加上以機器烘乾取代陽光曬穀,億東的「品質變革三部曲」為台灣稻米產業帶來諸多重大影響。
1999年的921大地震,億東也是受災戶,4個直立式儲米桶全被震倒,金黃色稻榖散落一地,上億元設備一夕之間化為烏有,陳氏家族陷入愁雲慘霧中。所幸政府立即派遣200名國軍協助將稻榖裝進麻布袋,沒日沒夜,整整2周才裝完。921之後,億東又投資2億元,興建7級防震的儲米桶。目前該公司低溫總儲藏量達8萬公噸,是全台第一。
面對未來,億東保留了台灣人熟悉的三好米大眼睛商標,透過農委會的TGA計畫設計品牌新形象,將「三好」重新定義為「好幸福、好順心、好健康」,以復古質樸的包裝同時進攻禮品與大陸市場,商品品項更趨多樣化,期待創造更高的品牌價值。(2011.02 新活水第34期)
億東正式成立於1987年,在這之前,是濁水溪兩岸的兩家碾米廠,傳到第三代有6個男丁,老大自行創業、成立「金農米」品牌,老二陳啟明則和4個弟弟陳啟和、陳生財、陳溪泉、陳有共同成立億東,5兄弟攜手打響「三好米」名號。億東目前市占率約1成5,在零售通路5公斤以下的小包裝米市場中,市占率更高達3成5到4成,是台灣小包裝米第一品牌。
億東剛成立時,只是台灣眾多米商之一,規模並非同業間最大。為了打響品牌名號,特別編列廣告行銷預算,1988年播出的電視廣告「三好一公道」,訴求「一青(新鮮)、二水(漂亮)、三飽水(圓潤)」等三好的「三好米」迅速攻占小包裝米市場,消費者指名度和信任度都大大增加。
除了率先強打電視廣告建立品牌形象,億東還是第一個強調品種概念的米商。
台灣稻米品種繁多,一般消費者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台稉9號」。台稉9號是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所培育出來的品種,1993年正式命名。三好米以台稉9號為商品品項的策略,一開始並不成功,最初兩個月,這支米乏人問津,然而因緣際會,有學術機構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某一品種的米具有抗癌效果,指的就是台稉9號,消息經過媒體報導,三好台稉9號米在一個半月內熱賣到缺貨,從此也奠定台稉9號在所有國產米當中的崇高地位。
除了品牌化與流程化,「安全」與「美味」是食品產業的成功密碼,而要如何才能解開這兩個關鍵密碼呢?答案就是「新鮮」。
億東創業20餘年,在設備投資上毫不手軟,例如率先引進低溫儲存設備,設置稻榖冷藏中心及乾燥系統,耗資2億元建立全台設備最先進的碾米廠,以及設立15℃低溫冷藏桶等,為的就是要確保米質的新鮮不老化。
早期農民在收割之後,還要進行曬榖、乾燥等繁複作業,才能把稻穀交給碾米廠,農忙期間家家戶戶「門口埕」曬米的畫面,刻畫出農家生活的忙碌與辛苦。億東從十多年前著手進行傳統產業改造計畫,購置割稻機、地磅、曬榖機、乾燥機,農民割完稻之後即可上車過磅,後面乾燥等瑣碎工作統統交給億東,碾米廠收購濕穀,又是一個創先例的做法。
為了保鮮,億東更引進美國的冷溫桶、結合西班牙的冷藏和德國的專業技術,營造出恆溫濕的冷藏控制環境,以減緩米的老化,確保米的品質。
億東最引以為豪的設備,是一座全世界第三、台灣唯一的樓層式碾米系統。傳統橫式碾米廠以輸送帶運送,過程中因為磨擦升溫,導致米粒水份流失而致口感變差。樓層式則利用地心引力垂降輸送,免去磨擦生熱的問題。
這座5層樓高的碾米設備設在億東的頂茄塘廠,從稻穀入口,輸送到儲存桶、流量計、初選機、選石機,再送至礱榖機、比重分離機、屑米分離機,流向精米機、洗米機、選石機、色彩選別機、包裝機、倉儲,全部自動化作業。
樓層式碾米廠、15℃低溫冷藏桶、加上以機器烘乾取代陽光曬穀,億東的「品質變革三部曲」為台灣稻米產業帶來諸多重大影響。
1999年的921大地震,億東也是受災戶,4個直立式儲米桶全被震倒,金黃色稻榖散落一地,上億元設備一夕之間化為烏有,陳氏家族陷入愁雲慘霧中。所幸政府立即派遣200名國軍協助將稻榖裝進麻布袋,沒日沒夜,整整2周才裝完。921之後,億東又投資2億元,興建7級防震的儲米桶。目前該公司低溫總儲藏量達8萬公噸,是全台第一。
面對未來,億東保留了台灣人熟悉的三好米大眼睛商標,透過農委會的TGA計畫設計品牌新形象,將「三好」重新定義為「好幸福、好順心、好健康」,以復古質樸的包裝同時進攻禮品與大陸市場,商品品項更趨多樣化,期待創造更高的品牌價值。(2011.02 新活水第3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