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北台灣科技─靠創發走過危機

走進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研發長兼創新育成中心主任蔡彥欣的辦公室,牆上掛滿專利證書、獎狀,桌上、架上擺的,除了書就是大大小小的獎盃,很難想像,該校全力投入創新發明才3年,就有如此輝煌的「戰果」,尤其蔡彥欣所指導的學生團隊更為傑出,3年共獲得26面國際發明獎牌。
北台灣的前身,是以工科起家的光武工專,10年前升格為學院。蔡彥欣不諱言,前幾年學校一度面臨危機,學生人數從全盛時期約15千名一路滑落到9千出頭,校方被迫開始「優退優離」老師,400名教師淘汰超過100人。
為了挽回頹勢,學校決定依既有背景優勢全力投入創新發明,鼓勵老師帶領學生動手做。

遠東科大─率先投入創發、成果輝煌


10年前,教育部公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明定創造思考為教學目標之一。遠東科技大學洞燭機先,成立發明教育館、推動創造力教育。由副校長鐘明吉領軍、到各地網羅發明專利品,希望讓學生看看什麼是真正的發明。而今,該校創新發明能力傲視全台,在國際發明競賽中屢屢得獎,專利申請及發證的件數之多,七度高居大專院校之冠。擺滿遠東科大師生作品的創造力中心,成為他校爭相參訪取經的對象。
遠東科大的前身,是1966年設校的遠東工專,1999年升格技術學院,2006年再升格科技大學。該校很早就意識到少子化現象對私校招生帶來的危機,鐘明吉接任副校長後銳意改革,除了配合政策成立創造力中心,也從課程著手,透過通識教育加強學生的創意思考與訓練;每學期舉辦研習營,延聘專家傳授專利佈局與智慧財產財概念,提升師資水準;並訂定各種獎勵辦法,全額補助出國比賽,動員全校師生競逐全球各大發明展獎牌。

設計院校之王─台科大


寶特瓶,是現代瓶裝水的基本容器,取下瓶蓋換上一個花器頸口外型的小套件,就能輕易地為瓶中花朵加水,寶特瓶被賦予新價值,變身新花器。這件《花瓶頸Innate Vase》,讓國際台灣科技大學研究生葉銘泓與賴忠平拿下今年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Award)「設計概念類」大獎 best of the best
無獨有偶,就在稍早的8月間,台科大商業設計系應屆畢業生李珮雯以一支自製3D動畫《愛神號Eros》、從全球6369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拿下紅點設計獎「視覺傳達類」best of the best大獎,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影片類大獎得主而且進一步跟其他8學生作品共同角逐年底Junior Prize年輕設計師大獎。

創意發光的島嶼

台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相對匱乏,台灣人的創意卻屢屢令世界驚艷。
單單今年一年,從德國紐倫堡、英國倫敦、美國匹茲堡、到瑞士日內瓦,全球最舉足輕重的四大發明展,台灣代表團皆大放異彩,都是團體總冠軍。其中,青年學生的表現尤其耀眼,參展件數超越往年,獎牌數也有超越企業的趨勢,得獎者年齡更是一再下降,最新紀錄保持者是一名才8歲的小學生。台灣創造力教育向下紮根的成效,由此獲得明確佐證。
在國際設計領域上,台灣學生同樣發光發熱。2010年德國iF設計大獎全球設計學院排名,台灣10所學校入圍百大,技職教育龍頭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科大)以積分160搶進全球第4名,表現最亮眼。而在與iF並稱「設計界奧斯卡」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中,台科大學生一年就拿下14個紅點獎,其中2個作品並獲得best of the best肯定。
紐倫堡國際發明展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創意商展,去年台灣以26金、26銀和15銅拿下團體總冠軍,今年十月底再以27金、32銀、23銅蟬聯冠軍寶座,全部98件參賽作品中,學校作品69件,佔三分之二強,並包辦51面獎牌,當中有15面是金牌。這種優異的表現讓不少參展外國人直說:台灣具備成為「發明之島」的實力。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混障綜藝團─用自身殘缺故事傳達生命正面價值的教育奇兵

     「樂觀的人永遠有路可走,悲觀的人永遠無處可去。」
這句話,是曾經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殘障界名人劉銘的人生格言。半世紀以來,他用這句話鼓舞自己、激勵別人;今後,他要繼續秉持這個理念,率領由肢障、視 障、聽語障、脊髓損傷等殘障朋友組成的「混障綜藝團」,送愛到社會各個被漠視的角落,關懷並鼓勵社會邊緣人衝破黑暗、迎向光明。

氣象專家轉型蘭花達人─林維明

走進蘭花達人林維明的家,目光所及都是蘭花,牆上掛的、桌上擺的,色彩繽紛、姿態優雅,看得人眼花撩亂。初次造訪的人忍不住要問:「這是真花嗎?沒有溫濕度調節的室內,怎可能把蘭花養這麼美?」

沒錯,這一屋子栩栩如生的蘭花都只是人造花。為了訪蘭,林維明全台灣山野跑了兩百多趟,用相機拍蘭花、出書寫蘭花,進而請工筆畫家畫蘭花、找工匠用黏土捏蘭花,保存蘭花應有的最完美形貌。

就是愛拈花惹草─保種中心4位照顧珍稀植物的蒐藏經理

在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有4位暱稱「植物保母」的蒐藏經理帶領其他7名工作人員負責照顧17大類、1萬多種植物,他們詳細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況,定期向執 行長李家維回報。這4人,都屬於六年級後段班的年輕世代,他們的所學,未必和植物相關,但對植物的喜好和知識的豐富卻是有志一同。

植物保種中心推手─李家維

除了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的身份還包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在此之前,他曾擔任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所所長、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對推動國內科學教育不遺餘力。

李 家維大學就讀植物系,之後進了海洋研究所,對植物與古生物化石有濃厚興趣與深入研究。他曾在1998年發表貴州省「甕安動物群」研究,根據化石紀錄推論, 這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化石。此一研究將動物的起源回溯至5億8000萬年前,比先前的紀錄更往前推了4000萬年。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全世界六成以上開花植物集中於熱帶雨林,由於樹木遭到快速砍伐,熱帶雨林正以每年10個台灣大小的速率消失中。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襲台,台灣 特有種 紅衣指柱蘭在北大武山的棲地崩塌;只生長在南橫公路梅山村吊橋邊、2009年3月才獲確定為世界新種的梅山鐵線蕨,棲地對外交通亦因莫拉克而全斷。台灣珍 稀植物隨時會因棲地消失而絕滅,處境令人憂心。

幸運的是,許多珍稀植物目前都好端端地被保存在南台灣高樹鄉泰和農場內,這裡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是全球第一座以保種為目的,大量搜集熱帶及亞熱帶植物活體,致力於永續地球上最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熱帶植物保種園區。

吳寶春採訪後記

昨晚T台看板人物播出世界金牌麵包師吳寶春的故事,巧的是,訪問他的文章也在上週末出刊,這一來好像大家共同講好了似的,不約而同又幫寶春師傅打了一次免 費廣告。
到Hogan訪問寶春師傅,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前的事情,他的故事,讓我感慨很深。
全台灣,麵包師傅何其多,能做出好吃麵包的師傅,絕對也多如繁星,為什麼唯獨吳寶春如此受到媒體青睞?
金牌,是決定性的關鍵。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

吳寶春,一個來自屏東內埔鄉龍泉村的庒腳囝仔,正式學歷只有國中畢業,身高160公分出頭。然而,他所創作的麵包不僅在國內掀起一股新風潮,更讓台灣在地食材躍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稱呼他「麵包界的小巨人」,一點也不為過。

2008 年,吳寶春率領的台灣代表隊首度參加素有「麵包界奧林匹克」美譽的「樂斯福麵包大賽」,一舉奪下銀牌殊榮。2010年,他個人又打敗另外16國23位麵包 頂尖高手,坐上第一屆世界麵包大師冠軍寶座。兩年前那次比賽,他研發的紅酒桂圓麵包舉世驚艷;今年,他的冠軍代表作─米釀荔香麵包則讓國際麵包界都聞到了台灣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