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鴨共生,是老祖宗的智慧重現。以前的農夫會在水稻插秧後20天左右,將出生約15天的小鴨趕進田裡,小鴨在田間穿梭,把害蟲當飼料吃,農夫完全不用灑農藥除蟲;鴨子排洩物形成天然肥料,讓農夫順便省下肥料錢。不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的稻子漸漸長大,成了再健康不過的有機米。
稻鴨米,是宜蘭三星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全體農民的共有品牌,但如果沒有陳文連和陳晉恭父子,這個品牌可能無法存活。2001年產銷班成立,最初用的是「合鴨米」之名,但合鴨米被商人搶先註冊商標,產銷班只擁有耕種技術,雙方合作2年未能打開市場,商人退出,產銷班業務陷入瓶頸。當時,產銷班長陳文連的長子陳晉恭不忍老父辛苦耕種落得一場空,毅然回鄉協助父親銷售,改名「稻鴨米」。
陳晉恭說:「那一年,我38歲,為了幫父親賣米,投入全部家當,甚至向銀行貸款近千萬,這樣的孤注一擲,現在回頭去看,自己都覺得害怕。」
陳晉恭原本從事雨傘批發,隨便一把傘給他看,他就能說出製造商和八九不離十的售價,但他對稻米市場並不熟悉。接手行銷三星有機米的第一年﹙2003﹚,他委託熟悉的碾米廠幫忙碾米,自己負責包裝及行銷,結果庫存米太多,入不敷出。「那是最辛苦的一年,出貨僅生產的一半,剩下的只好虧本賣給中盤商。」
他並不因此而灰心,努力檢討問題所在,尋求改進。第二年,幸得米商鄰居幫忙介紹,通路找到了,稻鴨米又應邀參加包括有機食品展在內的多項農業展,市場反應良好,有機商店紛紛下單,陳晉恭信心大增,準備砸大錢蓋鐵皮屋及添購碾米機、印刷米袋、真空包裝等機械設備,一貫作業自己包辦,嚴格控管品質。有人勸他,有機米產量不多,添購大型設備,好像「小孩玩大車」,很危險;但也有人說,要玩就玩大的,即使自己的品牌做不起來,還可以幫人代工。陳晉恭左思右想,決定「潦落去」。
返鄉賣米第3年,業務上了軌道。但這3年當中,陳晉恭的財務吃緊,從前賣雨傘所得全部投下去不夠,還得向銀行借貸。他擔心地問父親:「我如果失敗了,沒錢還貸款,你願意賣農地來償還嗎?」父親反問:「看你要不要做?」他有點無奈:「是你做不下去了,我才回來幫忙,不是我要不要做的問題。」那一年農曆年前,他身上幾乎沒錢,又不敢跟家人講,好不容易湊出一點錢、過了年。為了多一點收入支撐有機米的行銷,他始終不敢捨棄雨傘生意,直到現在,賣米是他的主業,賣傘反而成了副業。
隨著三星稻鴨米知名度提升,陸續有農民想要加入產銷班。今年,產銷班農民從最初的10戶增加到13戶,耕地面積擴大到60公頃,年產稻米量240公噸左右。稻鴨米的成功,吸引不少年輕農家子弟回鄉務農,產銷班平均年齡不斷下降,老農只剩2名,最年長的陳文連30年次,第二名40年次,其餘都是五年級以後的世代,陳晉恭說,他本人57年次,在班裡算老的,六、七年級的新世代農民已是田間主力。「有勇氣的年輕人跳下來做,台灣農業才有未來!」
陳晉恭協助年輕農民學習田間管理,又購買黃豆和玉米等材料來自行調配最適當比例的肥料,只要照著他的SOP做,就能得心應手。每一年,陳晉恭都要把產銷班稻米抽樣送檢,做農藥、重金屬殘留和黃麴毒素的檢驗,取得有機米和產銷履歷認證,就是要消費者吃的更安心。
目前市面上一般稻米 一公斤20幾元,三星稻鴨米卻要賣到100元,但因為品質口耳相傳,每年還不到收割期,已被訂購一空。全台連鎖有機商店、高價吃到飽和涮涮鍋餐廳都是主要客戶。有些有機商店向陳晉恭契作農地,帶會員來三星當一日農夫,體驗種稻的辛苦,順便深入了解有機米昂貴的原因。
農田成為熱門觀光景點,陳晉恭深表歡迎,因為可以讓更多人看到純正農民的努力與認真。不過,針對參加體驗活動的民眾,他的要求很嚴格,下田作業一定要遵守他的規定,包括打赤腳、依照事先畫好的線條將秧苗插整齊等,不合格的「作品」會被全部覆蓋掉、由正港農民重插。今年三月,20餘名體驗者辛苦一整天插好一小塊平時只需2位農民就能搞定的稻田,五月,原班人馬再回來體驗除草,看到自己插的秧苗沒有被覆蓋、正在欣欣向榮長大,開心到差點掉眼淚。
10幾年前開始,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只能一作,地力恢復時間長,加上青年人口外流,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家,稻鴨米農法可以減少施放化學肥料以及噴灑農藥的成本與人力,是一種最適合推廣的有機農法。以鴨子協助種稻還可以消除水稻剋星─福壽螺。福壽螺專吃秧苗,又無天敵,農藥只能毒死地表成螺。鴨子喜歡吃螺,長長的鴨喙翻蹭泥土,讓泥土中的福壽螺無所頓逃,休耕期間的放牧,更可以把田裡的福壽螺清除九成左右,吃了福壽螺的鴨子健康漂亮,還能賣到好價錢,一舉數得。
稻鴨米有機又美味,更因為不破壞土壤與環境,讓三星地區的土地生態逐漸復甦,蟲鳴鳥叫聲又開始熱鬧起來。然則,這種農法果真沒有任何缺點?陳晉恭笑說,有的話,應該就是要先學會養鴨吧!
陳晉恭的父親陳文連早年養鴨,在雛鴨長大到能自行禦寒後,便一路趕鴨子北上,沿途鴨子啄食收成後的稻米,到達目的地新莊時已是成鴨,正好交由鴨商收購。正因為有此經驗,陳文連對於鴨子生長週期和習性瞭若指掌,如何調整插秧和放鴨子時間?每分地放養幾隻鴨最合適?插秧間距如何調整,鴨子才不會踩壞水稻?長年實務經驗累積,整套農法都在陳文連腦子裡,全台農會系統幾乎都曾到三星參觀過他們的農法。
每年大約3月底,稻鴨米開始插秧,4月中把小鴨放進去,每分地放養10隻鴨子可達除蟲最多、秧苗受損最少的最佳效率。想看稻鴨共生的畫面,只有每年4月中到5月初這短短20幾天,錯過了,就只能等待來年。(2012.08第43期新活水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