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鴨共生,是老祖宗的智慧重現。以前的農夫會在水稻插秧後20天左右,將出生約15天的小鴨趕進田裡,小鴨在田間穿梭,把害蟲當飼料吃,農夫完全不用灑農藥除蟲;鴨子排洩物形成天然肥料,讓農夫順便省下肥料錢。不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的稻子漸漸長大,成了再健康不過的有機米。
稻鴨米,是宜蘭三星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全體農民的共有品牌,但如果沒有陳文連和陳晉恭父子,這個品牌可能無法存活。2001年產銷班成立,最初用的是「合鴨米」之名,但合鴨米被商人搶先註冊商標,產銷班只擁有耕種技術,雙方合作2年未能打開市場,商人退出,產銷班業務陷入瓶頸。當時,產銷班長陳文連的長子陳晉恭不忍老父辛苦耕種落得一場空,毅然回鄉協助父親銷售,改名「稻鴨米」。
陳晉恭說:「那一年,我38歲,為了幫父親賣米,投入全部家當,甚至向銀行貸款近千萬,這樣的孤注一擲,現在回頭去看,自己都覺得害怕。」
陳晉恭原本從事雨傘批發,隨便一把傘給他看,他就能說出製造商和八九不離十的售價,但他對稻米市場並不熟悉。接手行銷三星有機米的第一年﹙2003﹚,他委託熟悉的碾米廠幫忙碾米,自己負責包裝及行銷,結果庫存米太多,入不敷出。「那是最辛苦的一年,出貨僅生產的一半,剩下的只好虧本賣給中盤商。」
他並不因此而灰心,努力檢討問題所在,尋求改進。第二年,幸得米商鄰居幫忙介紹,通路找到了,稻鴨米又應邀參加包括有機食品展在內的多項農業展,市場反應良好,有機商店紛紛下單,陳晉恭信心大增,準備砸大錢蓋鐵皮屋及添購碾米機、印刷米袋、真空包裝等機械設備,一貫作業自己包辦,嚴格控管品質。有人勸他,有機米產量不多,添購大型設備,好像「小孩玩大車」,很危險;但也有人說,要玩就玩大的,即使自己的品牌做不起來,還可以幫人代工。陳晉恭左思右想,決定「潦落去」。
返鄉賣米第3年,業務上了軌道。但這3年當中,陳晉恭的財務吃緊,從前賣雨傘所得全部投下去不夠,還得向銀行借貸。他擔心地問父親:「我如果失敗了,沒錢還貸款,你願意賣農地來償還嗎?」父親反問:「看你要不要做?」他有點無奈:「是你做不下去了,我才回來幫忙,不是我要不要做的問題。」那一年農曆年前,他身上幾乎沒錢,又不敢跟家人講,好不容易湊出一點錢、過了年。為了多一點收入支撐有機米的行銷,他始終不敢捨棄雨傘生意,直到現在,賣米是他的主業,賣傘反而成了副業。
隨著三星稻鴨米知名度提升,陸續有農民想要加入產銷班。今年,產銷班農民從最初的10戶增加到13戶,耕地面積擴大到60公頃,年產稻米量240公噸左右。稻鴨米的成功,吸引不少年輕農家子弟回鄉務農,產銷班平均年齡不斷下降,老農只剩2名,最年長的陳文連30年次,第二名40年次,其餘都是五年級以後的世代,陳晉恭說,他本人57年次,在班裡算老的,六、七年級的新世代農民已是田間主力。「有勇氣的年輕人跳下來做,台灣農業才有未來!」
陳晉恭協助年輕農民學習田間管理,又購買黃豆和玉米等材料來自行調配最適當比例的肥料,只要照著他的SOP做,就能得心應手。每一年,陳晉恭都要把產銷班稻米抽樣送檢,做農藥、重金屬殘留和黃麴毒素的檢驗,取得有機米和產銷履歷認證,就是要消費者吃的更安心。
目前市面上一般稻米 一公斤20幾元,三星稻鴨米卻要賣到100元,但因為品質口耳相傳,每年還不到收割期,已被訂購一空。全台連鎖有機商店、高價吃到飽和涮涮鍋餐廳都是主要客戶。有些有機商店向陳晉恭契作農地,帶會員來三星當一日農夫,體驗種稻的辛苦,順便深入了解有機米昂貴的原因。
農田成為熱門觀光景點,陳晉恭深表歡迎,因為可以讓更多人看到純正農民的努力與認真。不過,針對參加體驗活動的民眾,他的要求很嚴格,下田作業一定要遵守他的規定,包括打赤腳、依照事先畫好的線條將秧苗插整齊等,不合格的「作品」會被全部覆蓋掉、由正港農民重插。今年三月,20餘名體驗者辛苦一整天插好一小塊平時只需2位農民就能搞定的稻田,五月,原班人馬再回來體驗除草,看到自己插的秧苗沒有被覆蓋、正在欣欣向榮長大,開心到差點掉眼淚。
10幾年前開始,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只能一作,地力恢復時間長,加上青年人口外流,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家,稻鴨米農法可以減少施放化學肥料以及噴灑農藥的成本與人力,是一種最適合推廣的有機農法。以鴨子協助種稻還可以消除水稻剋星─福壽螺。福壽螺專吃秧苗,又無天敵,農藥只能毒死地表成螺。鴨子喜歡吃螺,長長的鴨喙翻蹭泥土,讓泥土中的福壽螺無所頓逃,休耕期間的放牧,更可以把田裡的福壽螺清除九成左右,吃了福壽螺的鴨子健康漂亮,還能賣到好價錢,一舉數得。
稻鴨米有機又美味,更因為不破壞土壤與環境,讓三星地區的土地生態逐漸復甦,蟲鳴鳥叫聲又開始熱鬧起來。然則,這種農法果真沒有任何缺點?陳晉恭笑說,有的話,應該就是要先學會養鴨吧!
陳晉恭的父親陳文連早年養鴨,在雛鴨長大到能自行禦寒後,便一路趕鴨子北上,沿途鴨子啄食收成後的稻米,到達目的地新莊時已是成鴨,正好交由鴨商收購。正因為有此經驗,陳文連對於鴨子生長週期和習性瞭若指掌,如何調整插秧和放鴨子時間?每分地放養幾隻鴨最合適?插秧間距如何調整,鴨子才不會踩壞水稻?長年實務經驗累積,整套農法都在陳文連腦子裡,全台農會系統幾乎都曾到三星參觀過他們的農法。
每年大約3月底,稻鴨米開始插秧,4月中把小鴨放進去,每分地放養10隻鴨子可達除蟲最多、秧苗受損最少的最佳效率。想看稻鴨共生的畫面,只有每年4月中到5月初這短短20幾天,錯過了,就只能等待來年。(2012.08第43期新活水雜誌)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非鉄品牌故事 吳素環打造不鏽鋼的唯美風情
她的身材嬌小、外型甜美,輕柔的語音中流露自信與誠懇,薄薄的不鏽鋼名片上印著一個乍看與本人極不相符的頭銜「英雄」。曾經是知名會計師與企業顧問的吳素環,現在是設計平台「非鉄原創」負責人,她的拿手絕活,是將設計師的想像落實為商品,從打樣、製造到行銷一手包,把一般人印象中生硬又冰冷的不鏽鋼化為一件件精緻而美麗的家飾或文具用品,為生活增添無限風情。
非鉄原創推出的不鏽鋼商品件件都是獨創性十足,連公司組織也很特別,員工只有職務、沒有職稱,想要頭銜、自己取,吳素環自命「英雄」,想做「設計界的台積電」,成立平台幫設計師打樣、製造、行銷;員工則有「刺客」「掌門人」,至於他們各自做的是什麼工作,外界可得發揮想像力猜一猜。
吳素環是南投名間人,出身鋼鐵世家,她的二叔是家族中最早投入門窗製造業的,由於事業有成,帶動整個家族、甚至全村的人相繼投入這個行業。從小在這個環境下長大,她對不鏽鋼加工技術十分熟悉,所以當她在會計審計職場工作到身心俱疲、想要轉換跑道時,自然而然向最熟悉的家族技藝尋求靈感源頭。
大學唸的是會計,吳素環畢業後在會計事務所一待就是16年,其中最後7年是合夥人,擔任企業顧問。她每天工作至少12小時,周末假日加班、稀鬆平常,辛苦之外、提出的意見是否被採納,她無權過問,這種為人作嫁卻沒有主控權的生活讓她愈來愈不快樂,於是她毅然請辭,想要另覓生命的可能。
賦閒不過兩周,她遇到舊客戶,受邀擔任董事長特助,協助公司上市櫃的業務。如此又過了兩年,工作內容有所不同,但她仍然覺得沒有找到自己的理想,決定再依原先的人生規畫走,辭職尋找自己的舞台。
就在此時,她想起四叔吳明清向她提過的不鏽鋼鍛造技術。台灣鐵工業規模雖小,每一家卻都有其專精的部份,有的擅長焊接,有的是組裝,有的是雕刻,他們販賣一成不變的技術,在經銷商、營造廠、建設公司的通路下,賺取每道手續下的蠅頭小利。吳素環的父親和叔叔們各有所長,尤其二叔吳明哲和四叔吳明清熱衷於研發新技術、申請了許多新專利,但是因為傳統鐵工廠侷限於門窗欄杆的製作,不重視設計、外觀或新功能,商品缺乏差異性,再多專利也未能帶來相對的營收增加。
「不鏽鋼製作技術已經歷許多改變,利用不鏽鋼加工技術進行雕塑創作,從二叔吳明哲即已開始,」吳素環說,二叔長年與雕塑大師楊英風合作,製作過許多景觀雕塑與藝術品,中國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內、高度近6尺的楊英風不鏽鋼景觀雕塑《鳳凌宵漢》,就是吳明哲他們負責製作並安裝的。大師過世後,他的兒子楊奉琛與吳明哲還一直有合作,直到楊奉琛成立自己的鐵工廠為止。
吳素環的四叔吳明清則研發出不鏽鋼鍛造技術,所製作的不鏽鋼質感與鍛造鐵極為相似,只要噴上適當顏色的油漆就幾可亂真,且質地輕盈,容易製作安裝,適合製造相框、鏡框等裝飾物件。吳素環曾以這種不鏽鋼製作了一支大樹造型的點滴架,送給需要經常接受點滴注射的好友。
「我們擁有技藝高超的工匠,精湛的加工技術,追尋夢想的設計人才,在傳統鐵工業面臨轉型的當下,為什麼不能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創造自己的舞台?」這就是「非鉄原創」的開端,吳素環以不鏽鋼為創作主要題材,結合設計師的發想,鐵工廠的執行,創造出一件又一件的金屬藝術品。「設計師的設計,交由鐵工廠承做,再經由行銷通路推廣出去,利潤由設計師與鐵工廠分享。」
2008年非鉄原創開業後的初代產品,是拿三叔工廠生產的大圓旗杆頭去雷射切割、作成吊燈,因為鎖定國際市場,所以強調東方元素,使用油桐花和達悟族拼板舟的守護圖騰為圖案。吳素環以不斷參展的方式建立品牌能見度,幾個月內跑遍德國科隆、義大利米蘭、法國巴黎等知名國際家飾展,這幾顆吊燈所展現的雷射雕刻技巧,獲得國外專業雜誌青睞,特地派人採訪報導,外國人很難想像,如此精湛的技術,竟然來自台灣民間毫不起眼的小工廠。
非鉄原創初期傾向製作較大型的吊燈、壁燈、屏風等家飾,由於必須配合室內裝潢,一般消費者不太可能買來自行安裝,所以行銷走的是設計師通路,例如一座以牡丹花瓶為圖案的不鏽鋼屏風,「富貴平安」的寓意深受設計師肯定,紛紛訂購用於豪宅玄關。
非鉄原創近期推出的是年度生肖萬用卡、杯墊、DIY不鏽鋼文具收納用品(包括名片架、筆筒、收納盒等),在網路和實體書店通路都看得到,其小巧精緻的程度,讓人忍不住要問:這真的是不鏽鋼製作出來的嗎?台灣的不鏽鋼加工技術這麼好,還有什做不出來的?
吳素環說,由於對供應鏈很熟悉,什麼樣的設計要用到什麼技術?需要找哪一家工廠?什麼樣的設計有技術上的困難或超出成本的考量?她都了解於胸。由於她的創業宗旨是要幫台灣小工廠發揮產能,她找的都不是大廠,只是前提必須是「技術達到一定標準的工廠」。
現在的吳素環,從企畫、設計、生產到商品包裝上市都能操之在我,看著自己的理念一步步實現,感覺很實在,即使最初的理念有錯誤,也能適時加以修正,這種生活很solid,還有一點是:可以正常上下班,所以她很快樂。
不鏽鋼,是非鉄原創挑戰的第一種素材,結合玻璃等具環保特性的異材質做設計,也是她積極在努力的方向。誠如這個公司的英文名字FATE-DESIGN,吳素環相信,由於各自的努力,設計師、鐵工廠業者有緣相遇於非鉄這個平台上面,她相信的,是「命定」的命運,而不是「運氣」的命運,希望大家攜手奮鬥,創造出更多更美好的商品。(2012.08第43期新活水雜誌)
非鉄原創推出的不鏽鋼商品件件都是獨創性十足,連公司組織也很特別,員工只有職務、沒有職稱,想要頭銜、自己取,吳素環自命「英雄」,想做「設計界的台積電」,成立平台幫設計師打樣、製造、行銷;員工則有「刺客」「掌門人」,至於他們各自做的是什麼工作,外界可得發揮想像力猜一猜。
吳素環是南投名間人,出身鋼鐵世家,她的二叔是家族中最早投入門窗製造業的,由於事業有成,帶動整個家族、甚至全村的人相繼投入這個行業。從小在這個環境下長大,她對不鏽鋼加工技術十分熟悉,所以當她在會計審計職場工作到身心俱疲、想要轉換跑道時,自然而然向最熟悉的家族技藝尋求靈感源頭。
大學唸的是會計,吳素環畢業後在會計事務所一待就是16年,其中最後7年是合夥人,擔任企業顧問。她每天工作至少12小時,周末假日加班、稀鬆平常,辛苦之外、提出的意見是否被採納,她無權過問,這種為人作嫁卻沒有主控權的生活讓她愈來愈不快樂,於是她毅然請辭,想要另覓生命的可能。
賦閒不過兩周,她遇到舊客戶,受邀擔任董事長特助,協助公司上市櫃的業務。如此又過了兩年,工作內容有所不同,但她仍然覺得沒有找到自己的理想,決定再依原先的人生規畫走,辭職尋找自己的舞台。
就在此時,她想起四叔吳明清向她提過的不鏽鋼鍛造技術。台灣鐵工業規模雖小,每一家卻都有其專精的部份,有的擅長焊接,有的是組裝,有的是雕刻,他們販賣一成不變的技術,在經銷商、營造廠、建設公司的通路下,賺取每道手續下的蠅頭小利。吳素環的父親和叔叔們各有所長,尤其二叔吳明哲和四叔吳明清熱衷於研發新技術、申請了許多新專利,但是因為傳統鐵工廠侷限於門窗欄杆的製作,不重視設計、外觀或新功能,商品缺乏差異性,再多專利也未能帶來相對的營收增加。
「不鏽鋼製作技術已經歷許多改變,利用不鏽鋼加工技術進行雕塑創作,從二叔吳明哲即已開始,」吳素環說,二叔長年與雕塑大師楊英風合作,製作過許多景觀雕塑與藝術品,中國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內、高度近6尺的楊英風不鏽鋼景觀雕塑《鳳凌宵漢》,就是吳明哲他們負責製作並安裝的。大師過世後,他的兒子楊奉琛與吳明哲還一直有合作,直到楊奉琛成立自己的鐵工廠為止。
吳素環的四叔吳明清則研發出不鏽鋼鍛造技術,所製作的不鏽鋼質感與鍛造鐵極為相似,只要噴上適當顏色的油漆就幾可亂真,且質地輕盈,容易製作安裝,適合製造相框、鏡框等裝飾物件。吳素環曾以這種不鏽鋼製作了一支大樹造型的點滴架,送給需要經常接受點滴注射的好友。
「我們擁有技藝高超的工匠,精湛的加工技術,追尋夢想的設計人才,在傳統鐵工業面臨轉型的當下,為什麼不能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創造自己的舞台?」這就是「非鉄原創」的開端,吳素環以不鏽鋼為創作主要題材,結合設計師的發想,鐵工廠的執行,創造出一件又一件的金屬藝術品。「設計師的設計,交由鐵工廠承做,再經由行銷通路推廣出去,利潤由設計師與鐵工廠分享。」
2008年非鉄原創開業後的初代產品,是拿三叔工廠生產的大圓旗杆頭去雷射切割、作成吊燈,因為鎖定國際市場,所以強調東方元素,使用油桐花和達悟族拼板舟的守護圖騰為圖案。吳素環以不斷參展的方式建立品牌能見度,幾個月內跑遍德國科隆、義大利米蘭、法國巴黎等知名國際家飾展,這幾顆吊燈所展現的雷射雕刻技巧,獲得國外專業雜誌青睞,特地派人採訪報導,外國人很難想像,如此精湛的技術,竟然來自台灣民間毫不起眼的小工廠。
非鉄原創初期傾向製作較大型的吊燈、壁燈、屏風等家飾,由於必須配合室內裝潢,一般消費者不太可能買來自行安裝,所以行銷走的是設計師通路,例如一座以牡丹花瓶為圖案的不鏽鋼屏風,「富貴平安」的寓意深受設計師肯定,紛紛訂購用於豪宅玄關。
非鉄原創近期推出的是年度生肖萬用卡、杯墊、DIY不鏽鋼文具收納用品(包括名片架、筆筒、收納盒等),在網路和實體書店通路都看得到,其小巧精緻的程度,讓人忍不住要問:這真的是不鏽鋼製作出來的嗎?台灣的不鏽鋼加工技術這麼好,還有什做不出來的?
吳素環說,由於對供應鏈很熟悉,什麼樣的設計要用到什麼技術?需要找哪一家工廠?什麼樣的設計有技術上的困難或超出成本的考量?她都了解於胸。由於她的創業宗旨是要幫台灣小工廠發揮產能,她找的都不是大廠,只是前提必須是「技術達到一定標準的工廠」。
現在的吳素環,從企畫、設計、生產到商品包裝上市都能操之在我,看著自己的理念一步步實現,感覺很實在,即使最初的理念有錯誤,也能適時加以修正,這種生活很solid,還有一點是:可以正常上下班,所以她很快樂。
不鏽鋼,是非鉄原創挑戰的第一種素材,結合玻璃等具環保特性的異材質做設計,也是她積極在努力的方向。誠如這個公司的英文名字FATE-DESIGN,吳素環相信,由於各自的努力,設計師、鐵工廠業者有緣相遇於非鉄這個平台上面,她相信的,是「命定」的命運,而不是「運氣」的命運,希望大家攜手奮鬥,創造出更多更美好的商品。(2012.08第43期新活水雜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