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舉行的第47屆金馬獎,頒發了一座「特別貢獻獎」給退出演藝圈超過20年的孫越「孫叔叔」,這座獎,用意在向孫越「長期獻身社會公益、無私無我、堪為藝人表率」的愛心致敬。的確,放眼國內公益圈,孫叔叔的號召力,目前還無人能出其右,他的公益人生,也和他的演藝生涯一樣精彩。
孫叔叔出生於民國19年,38年隨國軍來到臺灣,加入裝甲兵「水牛劇團」,開始演藝生涯,在電影、電視界都有優異表現。民國72年年底,他以虞戡平導演的《搭錯車》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這是他的演技第二次獲得金馬獎肯定,演藝事業正值巔峰。他卻在此時毅然宣誓永遠奉獻、擔任社會義工,並規定自己一年中有8個月必須用於社會慈善工作,只有4個月能拍戲。民國78年,孫叔叔演藝生涯滿40週年,他進一步宣佈退出演藝界、專心投注公益。
篤信宗教的孫叔叔之所以投身公益,起源於一次很偶然的機會。
民國72年7月,孫叔叔剛趕拍完手邊5部電影,人也病倒了,醫生查不出他的病因,他卻為了要履行參加林治平 教授和作家張曉風發起的「送炭到泰北」活動的承諾,不顧醫生反對、帶著一個半月的藥和兩根導尿管就準時出發。
當時他原本自以為是去關懷泰北難胞,結果經由一個難民村的幼兒病死眼前,讓他重新反省自己走過的歲月及經歷,終於體認到:弱勢同胞的需要,更勝於觀眾給他的掌聲。他要為那些自己曾經忽略的弱勢同胞用心地做些他們真正需要的事。他心中抱定一個信念:在上帝的愛裡沒有懼怕!
這些年來,孫叔叔的公益腳步沒有間斷過,從發起「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捐血運動,到擔任董氏基金會義工、宣導戒菸運動,再到積極推動尊重生命、器官捐贈、協助創立器官捐贈協會,協助發起成立中華民國社會聯合勸募協會、每週隨基督教更生團契赴全國(含金馬外島)監獄看守所從事教化工作…,多到不勝枚舉。提到孫叔叔,大家就會聯想到公益、聯想到志工,孫越是大家最熟悉的公益推動人,他的名字,等同終身志工的代名詞。
去年,孫叔叔獲頒二等衛生獎章,他因為推動無菸台灣、苦口婆心勸大家戒菸而獲獎,是首位獲得這個獎的非醫療界人士,也是終身志工獲此殊榮的第一人。他說,戒菸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就像前年發現罹患肺腺癌,他慶幸因為參與戒菸跟慢性阻塞性肺病宣導,才有幸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關懷老人,也是近年來孫叔叔積極在做的一件事。他說,活到老年應該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情,想要擁有快樂的老年生活,除了學會放下過去,更要和家人及朋友建立或恢復關係。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去過,用心去愛周遭的人、把握當下、好好規劃人生,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快樂的銀髮熟年!
銀髮族擔任志工,孫叔叔並非特例,傳神居家照顧協會投入老人照顧工作超過10年,近年來因力行「老人照顧老人」而致名聲日益響亮。傳神協會定期開班培訓志工,志工班至今辦了7期,目前約有200名結業學員投入日常照顧老人的工作,志工中不乏7、80歲的銀髮族,負責統領這支志工大隊的副執行長湯邱德荃,本身也是一位快樂的退休銀髮族。
湯邱德荃有一個很出名的明星兒子湯志偉,大家習慣稱呼她「湯媽媽」。一般人印象中,星媽應該都是一副闊太太模樣,湯媽媽外表雍容,渾身散發喜樂,還帶著一股職業婦女的幹練氣質,任誰都想像不到,她年輕時也曾歷經艱辛,曾因欠下大筆生意失敗的債務而做過幫傭。由於投入老人照顧服務工作,她現在的日子過得比退休前更忙碌,卻也更充實而快樂,她最常跟別人分享的一句名言就是:「眼光只看自己,路會越看越窄;多看別人,則越來越寬。」
湯媽媽說,她退休前在學校擔任行政職,閒暇時則在教會從事義務關懷服務。10年多前她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也在傳神擔任終身志工的孫叔叔力荐她到傳神工作、負責老人照顧區塊,這一做,至今已是第11個年頭。
湯媽媽在傳神擔任副執行長,除了率領一群熱心助人的志工、照顧日間活動中心的老人之外,每週還要撥出半天時間前進社區提供銀髮族在宅服務,更要接聽關懷輔導專線,在電話中帶給人安慰與鼓勵,落實關懷工作。
由於台灣社會已進入高齡化,台北市衛生局特別設立「天使人力銀行」,招募並且訓練志工,為社區內獨居或者是有照護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務。志工累積服務時數,好比在銀行存入存款,將來當自己或者親友有接受照護需要時,就可以提領使用、接受他人服務。換言之,這是一種交換服務,這也是台灣公務機關設立的第一個志工時間銀行。
天使人力銀行的理念,目前就是透過與傳神的合作來落實執行。
湯媽媽說,人退休之後如果一直待在家裡,很容易變得只會怨天尤人,健康狀況也會跟著變差,唯有走出家門,打開心胸對他人付出關懷與服務,才能愈來愈快樂、愈動愈健康。在傳神擔任志工的人,有不少年紀已不小,有慢性病的也不少。奇妙的是,這份工作彷彿有一股讓人一直持續下去的動力,志工們偶爾身體不舒服必須休息一下,但只要精神稍稍恢復了,馬上就跑來工作。
她進一步指出,傳神的志工班中,有好幾位班長的年紀都超過70歲,有人當志工後被訓練成十項全能,掃地、洗衣、換衣櫥拉鍊…樣樣都會,而且說做就做,活力十足;有人在做了一陣子後碰到長青大學的「老同學」、被稱讚:變年輕又變漂亮,簡直像換了一個人;還有人變得脾氣溫和、有耐心、好溝通、更有女人味。換句話說,這裡會把每個人的潛力和良善美好的一面激發出來。就有志工頗有所感說,與其說志工們服務老人,不如說是藉著服務老人幫助了自己,從老人們的改變與進步中,志工們看見自己的真價值。
一般總以為,老人行動力差,只能「等吃、等睡、等時間」,這樣的消極生活只有讓老人加速退化。傳神的日間活動中心設計了音樂活動,帶著老人家唱歌、活動,以音樂治療幫助老人建立自信,搭配專業護理人員調配的食物,幫助許多來到中心的老人逐漸修護已然退化的心靈。再加上,每一位老人家在此都會有一位同年齡的義工陪伴,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人重視、受到保護的。一名罹患失智症的阿嬤來到傳神一年,再回醫院檢測,發現心智年齡從原本的2、3歲進步到5、6歲。
湯媽媽表示,做志工難免遇到困難,有時心情因此受到打擊,但傳神固定在服務之後召開檢討會,讓一同服務的志工同學和各科指導老師分享、討論、抒發,不把負面情緒留給自己或帶給家人。她說:「傳神就像個大家庭,同學之間感情都很好、也都彼此了解,常互相提醒:珍惜自己、把自己照顧好、讓家人安心,才能做好志工的工作」。
自己也是高齡者的志工,不斷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學習更多技能,有助於更深一層認識自己、愛自己。湯媽媽歡迎更多熟齡者投入老人照顧志工的行列,重新燃起生命的火花。(健康台北季刊第103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