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一代「歲時紀」問世,這是一本充滿實驗性質的手帳,發想者自稱「偷花」。偷花兩字,不是品牌或公司的名字,而代表了兩個人─暱稱分別為「偷」與「花」的黃琬婷和陳可欣。前3年,兩人合做了7本歲時紀,第4年起,黃琬婷因為另有人生規劃而退出,2013年的歲時紀由tulip陳可欣獨立製作。
「歲時紀最大的意義,在於標示我們人生中一段值得記憶的過程。」陳可欣說,歲時紀是她與黃琬婷完全依照自身的需求而設計的作品,由於兩個人的合作擦撞出火花,才讓這本手帳擁有它獨特的風格與生命,今後她還是會因應自己的需求而繼續設計、生產手帳,但不會再沿用歲時紀之名,而是要另訂名稱、嘗試走出不同的路。
陳可欣與黃琬婷原本都從事芳療師工作,2009年,她們雙雙離職,想要一起做一點事情。由於有使用手帳的習慣,又都對節氣、月象、植物等自然事物很感興趣,「市面上賣的手帳多半沒有這些訊息,有些甚至連農曆都不標示,用起來很不方便。」於是她們決定做一本手帳,把自己需要的資訊都放進去。加上當時迷上《黃帝內經》,覺得若把內經裡的四季養生法則放進手帳,讓使用者依循季節的脈絡過生活,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在做歲時紀之前,陳可欣根本不知道有所謂的「手帳控」族群。她們單純只是認為,把自身的需求和手帳結合,很好玩,卻不敢期待會有很多人來購買她們的手帳。沒有料到,歲時紀推出之後,由於風格特殊,不但在芳療師當中掀起熱烈反應,也有不少研究命理、占星、植物的人都成為愛用者。
第一年的歲時紀最初只印了幾百本,在自己架網站行銷之外,也在牯嶺街創意市集擺攤販售。後來她們應邀參與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的市集單元,加印的數百本也幾乎售磬,最後緦計賣出一千多本,受歡迎的程度讓她們喜出望外。
歲時紀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豐富多樣的附錄,如芳療師之間十分流行的巴哈花精情緒檢表、每個月的新月和滿月時刻表、十二經絡介紹等等。由於手帳需要能夠在打開時攤平,才能方便書寫,所以採取仿古的穿線膠裝、書背外露裝訂方式,包裝則以民族風花布裁成的方巾綁成包袱形狀,如此濃厚東方味的外觀,深受消費者喜愛。
接下來幾年,這本手帳就延續這種風格,只以棉麻布包裝,不製造任何拋棄式的垃圾。為了做歲時紀,大學時唸人類學的陳可欣不但自行摸索,為手帳製作各式各樣的布書衣,就連插畫、排版也都自己來,從縫紉到indesign、illustrator等電腦軟體的使用,有需要就去學,邊做邊成長。
第三年的歲時紀發想時,碰到她要辦自己的終身大事,有送禮的需求,她靈機一動,決定把「花嫁」納入題材,於是那年推出的4本手帳中,就有一本剛好契合她的生命軌跡,每月首頁有一首小文,抒發她的生活小創意和與自然有關的想法,而這本歲時紀,也成為她在婚禮上送給賓客的禮物,博得眾人由衷讚賞。
節氣、按摩、芳療植物、養生…,是歲時紀中最經常出現的主題,第4年的歲時紀要開始設計時,黃琬婷決定專心回到芳療的行業而退出,陳可欣卻覺得自己仍有許多創作想法待發揮,於是她獨力做出6本手帳,其中4本延續前一年的格式,分別是源於對自然養生與植物熱愛的【夢華錄】和【土沉香】,以及延續偷花村小傳奇的【太古】、發想自人妻生活的【韭花帖】,另外,【行歌】和【秋水】則是從她喜愛的小說《紅樓夢》出發,以書裡出現過的中草藥茶飲和花草食譜為主題。
陳可欣笑說,這又是因她自己有需求而誕生的手帳,因為這一年,她是新手人妻,經常得下廚做羹湯,所以每道菜她都先行試做過,覺得好的再收入手帳當中。因此有許多人紛紛預言,將來她若懷孕、生子,肯定會做一本以胎教、教養為題材的歲時紀,忠實呈現她的生命經驗。
陳可欣強調,歲時紀只是個引子,除了作為載體,更希望可以讓大家感受到文化、自然、時序,與好好生活的重要性。她和「偷小姐」黃琬婷都相信,古老的生活智慧有其存在的意義,四時節氣和月亮的盈虧相位可以提點並指引人們生活的方向,那是一種必須要抽出自身觀察環境再回到自己的過程,只是在速度越來越快的當代,逐漸被人們捨棄和遺忘。所以,歲時紀除了一般手帳的節日/時間軸/國定假日提醒,加上農曆/節氣/月相和星座上的月亮相位變化,就是希望使用者在安排行事及起居時更加妥貼順手。
然而,誠如陳可欣在去年底2013年歲時紀的推出感言裡所說的,「許多事並非恆常不變,雖然我們總試圖去追尋永恆。當然,事物還是自顧自地向前…」,她本身也又面臨生命轉彎處,到了又一個改變的時刻。這一年,她一邊做歲時紀的同時,也和先生兩人開始籌備開展另一番事業,他們在石牌找了一間老房子進行改裝,成立「開花生活實驗室」,打算投入植物療法的行業。「我還是會繼續做手帳,但是風格會有些改變,所以不會再沿用歲時紀的名字。」
她說,由於忙著開店的事,她還沒有時間把做手帳的事付諸行動,但是腦中想法不曾中斷過。現在最讓她傷腦筋的事,是如何給過去4年來歲時紀的愛用者一個完美的交代,「我不想利用舊的歲時紀平台宣告自己的新動態,卻也不想一聲不響地就消聲匿跡。」面對將來,陳可欣想得很多,她要在新的實體店面裡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把店面當做個人工作室,繼續設計、製作手帳,也可能辦活動、展覽、或者販售各式與自然、健康有關的商品。「有了店面,就有無限的可能。」就像當初做歲時紀手帳一樣,她要勇於展現自己的生活態度,「不去做,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到呢?」(2013.06第48期新活水雙月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