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利百代─60年文具業巨頭致力活化品牌形象

國內知名超商7-11與老牌文具商利百代今年首度攜手,以「利百代open小將」的聯合品牌推出抗菌鉛筆、橡皮擦及色鉛筆等小學生文具用品。對於經常在推陳出新、創造話題的統一超商而言,此舉或許稀鬆平常,但對企業年齡超過一甲子的利百代而言,卻是擺脫過去老氣橫秋形象、活化品牌的重要一步。

利百代國際實業總經理侯震育指出,橡皮擦、鉛筆、色鉛筆,在利百代生產的學生用品裡是強勢項目,今年上半年上市的多款聯名商品,每一款都採限量發行方式,以不斷變化翻新的面貌吸引消費者的眼光。下半年陸續會有更多品項推出,希望藉以創造話題、拉近與消費者的關係。

除了與open小將聯名做文具,利百代去年也首度贊助電影拍攝,由當紅偶像柯震東和簡嫚書主演的國片《南方小羊牧場》故事場景設定在南陽街補習班,片中不時出現的各種文具用品,絕大多數都由利百代所提供。侯震育表示,利百代將這種異業結合視為形象廣告的一種,廣告效果雖然不可能立竿見影,但是觀眾會在看電影的同時獲得一種訊息:利百代仍然健在。往後,當他們有使用文具需求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想到利百代。

1948年,老董事長王松振來台成立利華貿易,經營文具和雜貨生意,這是利百代創業的開始。但是1954年在南港設廠,生產謄寫蠟紙,才是利百代之名的正式由來。在上課用的講義和考卷、以及辦公室文件都需要以油印機複製的年代,油印前要先用鐵筆在鋼板上刻蠟紙,鋼板蠟紙又稱謄寫蠟紙,是當年利百代賴以起家的主力商品。

很多人對利百代鉛筆、原子筆印象深刻,但總的來說,利百代的營業主力其實在於辦公用品的區塊,該公司另一項非常重要的代表性商品,是打印台。時至今日,無論是公私機關行號用印、觀光景點蓋紀念戳章,仍然大量需要使用打印台。利百代印台稱霸打印台市場數十年而不墜,很少人會特別注意打印台的品牌,但大家心目中認定的打印台,就是利百代那藍白、紅白或黑白相間的四方形鐵盒模樣。更有趣的是,每逢選舉,選民要在選票上蓋上一個小小投票章,投票所裡使用的印台,也絕大多數是利百代出品。打印台,堪稱利百代最為長青不敗的經典商品。

以卡通圖案做為商品外觀,open小將文具不是利百代的第一回,早在1972年,利百代就推出编號102的小天使鉛筆。這款鉛筆採用當時最先進、也是台灣第一台鉛筆印花機器製造,突破以往鉛筆筆桿以素色為主的限制,印上包含黑、紅、桔、藍及螢光粉紅等五色的繽紛小天使、愛心與箭圖案,筆桿添加香精,散發著淡淡的茉莉花香,油漆材料完全無毒,小朋友即使含在嘴裡也無害。

小天使鉛筆一上市就極為暢銷,在40年後的今天依舊是長銷經典商品,利百代商品企畫部經理林石楠說,在當前五花八門的流行卡通人物中,小天使或許不是最可愛的一個,但親切感絕對數一數二,很多人小時候學寫字時用過它,現在為人父、為人母,子女用的還是它,看到它就好像看到親人一樣。一枝鉛筆成為親子兩代的共同記憶,也屬佳話。

走過一甲子的歲月,利百代早意識到企業形象老化的隱憂並努力調整事業重心。從2007年起,迎合一股來自日本的文具環保風,利百代發表了一系列以「環保無毒」為訴求的創新文具產品。所謂抗菌文具,是在文具的構成材質中添加內含無機銀離子的抗菌劑,可消滅細菌且對人體和環境無害。注入了抗菌、環保、無毒的現代思維,簡單的文具頓時成為高附加價值的用品。利百代的抗菌文具,包括可愛家族抗菌鉛筆、環保六角鉛筆、保育動物原木三角轉寫鉛筆、以及橡皮擦、蠟筆、粉蠟筆等,其中以可愛家族系列最受小朋友喜愛。

至於環保系列六角鉛筆,是利用零碎的木板加工拼接,消費者即使只是使用一枝鉛筆寫字,也可以為環保盡到心力。保育動物系列原木鉛筆首創以台灣藍鵲、黑面琵鷺、櫻花鉤吻鮭、椰子蟹這4種保育類動物為裝飾圖案,另外還有勵志求知系列三角鉛筆,筆身印著各種格言金句、名人名言,文具因此而具備了豐富的文化意涵。

利百代總經理侯震育表示,2000年以前,利百代積極對外擴張、嘗試多角化經營,但最近十餘年來則轉趨內斂、專注於本業的經營,公司體質的調整,除了是因應電腦化之後、人們使用文具習慣轉變所帶來的挑戰,也是為了迎接未來愈益艱困的全球競爭、提前積蓄能量。

侯震育說,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的確為人們使用文具的習慣帶來巨大改變。電子計算機問世以後,手寫用的計算紙一夕之間賣不掉、成為被時代淘汰的產物。但利百代腳步穩健、從不驚慌,因為一直以來,他們就懂得配合市場變化、推出不同產品。一個最好的例證就是,電腦普及之前,傳統複寫紙是利百代營業強項,隨著資訊業起飛,利百代順勢生產各種新型態複寫紙,公司行號都需要使用的發票紙、發票複寫紙,至今仍是利百代的重要商品。目前該公司旗下平鎮廠是國內僅於永豐餘的第二大非碳複寫紙廠,未來目標設定在成為台灣第一,並將研發更多高科技產品如感熱紙等。

另外,利百代也適時切入電腦所無法取代的產品區塊,例如許多電子零件在製造過程中需要蓋章做記號,所使用的印水必須具備擦不掉、不含鹵素(以免遇熱產生毒氣)、不含六大重金屬等嚴格條件,利百代利用其生產打印水的技術和經驗,為許多業者製造、供應這種特殊印水,成功打入電腦業的生產鏈。能夠與時俱進,是利百代得以穩坐國內文具業龍頭寶座的重要原因。(2013.06第48期新活水雙月刊)

歲時紀─風格獨特的東方味手帳 轉型中

2010年,第一代「歲時紀」問世,這是一本充滿實驗性質的手帳,發想者自稱「偷花」。偷花兩字,不是品牌或公司的名字,而代表了兩個人─暱稱分別為「偷」與「花」的黃琬婷和陳可欣。前3年,兩人合做了7本歲時紀,第4年起,黃琬婷因為另有人生規劃而退出,2013年的歲時紀由tulip陳可欣獨立製作。

「歲時紀最大的意義,在於標示我們人生中一段值得記憶的過程。」陳可欣說,歲時紀是她與黃琬婷完全依照自身的需求而設計的作品,由於兩個人的合作擦撞出火花,才讓這本手帳擁有它獨特的風格與生命,今後她還是會因應自己的需求而繼續設計、生產手帳,但不會再沿用歲時紀之名,而是要另訂名稱、嘗試走出不同的路。

陳可欣與黃琬婷原本都從事芳療師工作,2009年,她們雙雙離職,想要一起做一點事情。由於有使用手帳的習慣,又都對節氣、月象、植物等自然事物很感興趣,「市面上賣的手帳多半沒有這些訊息,有些甚至連農曆都不標示,用起來很不方便。」於是她們決定做一本手帳,把自己需要的資訊都放進去。加上當時迷上《黃帝內經》,覺得若把內經裡的四季養生法則放進手帳,讓使用者依循季節的脈絡過生活,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在做歲時紀之前,陳可欣根本不知道有所謂的「手帳控」族群。她們單純只是認為,把自身的需求和手帳結合,很好玩,卻不敢期待會有很多人來購買她們的手帳。沒有料到,歲時紀推出之後,由於風格特殊,不但在芳療師當中掀起熱烈反應,也有不少研究命理、占星、植物的人都成為愛用者。

第一年的歲時紀最初只印了幾百本,在自己架網站行銷之外,也在牯嶺街創意市集擺攤販售。後來她們應邀參與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的市集單元,加印的數百本也幾乎售磬,最後緦計賣出一千多本,受歡迎的程度讓她們喜出望外。

歲時紀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豐富多樣的附錄,如芳療師之間十分流行的巴哈花精情緒檢表、每個月的新月和滿月時刻表、十二經絡介紹等等。由於手帳需要能夠在打開時攤平,才能方便書寫,所以採取仿古的穿線膠裝、書背外露裝訂方式,包裝則以民族風花布裁成的方巾綁成包袱形狀,如此濃厚東方味的外觀,深受消費者喜愛。

接下來幾年,這本手帳就延續這種風格,只以棉麻布包裝,不製造任何拋棄式的垃圾。為了做歲時紀,大學時唸人類學的陳可欣不但自行摸索,為手帳製作各式各樣的布書衣,就連插畫、排版也都自己來,從縫紉到indesign、illustrator等電腦軟體的使用,有需要就去學,邊做邊成長。

第三年的歲時紀發想時,碰到她要辦自己的終身大事,有送禮的需求,她靈機一動,決定把「花嫁」納入題材,於是那年推出的4本手帳中,就有一本剛好契合她的生命軌跡,每月首頁有一首小文,抒發她的生活小創意和與自然有關的想法,而這本歲時紀,也成為她在婚禮上送給賓客的禮物,博得眾人由衷讚賞。

節氣、按摩、芳療植物、養生…,是歲時紀中最經常出現的主題,第4年的歲時紀要開始設計時,黃琬婷決定專心回到芳療的行業而退出,陳可欣卻覺得自己仍有許多創作想法待發揮,於是她獨力做出6本手帳,其中4本延續前一年的格式,分別是源於對自然養生與植物熱愛的【夢華錄】和【土沉香】,以及延續偷花村小傳奇的【太古】、發想自人妻生活的【韭花帖】,另外,【行歌】和【秋水】則是從她喜愛的小說《紅樓夢》出發,以書裡出現過的中草藥茶飲和花草食譜為主題。

陳可欣笑說,這又是因她自己有需求而誕生的手帳,因為這一年,她是新手人妻,經常得下廚做羹湯,所以每道菜她都先行試做過,覺得好的再收入手帳當中。因此有許多人紛紛預言,將來她若懷孕、生子,肯定會做一本以胎教、教養為題材的歲時紀,忠實呈現她的生命經驗。

陳可欣強調,歲時紀只是個引子,除了作為載體,更希望可以讓大家感受到文化、自然、時序,與好好生活的重要性。她和「偷小姐」黃琬婷都相信,古老的生活智慧有其存在的意義,四時節氣和月亮的盈虧相位可以提點並指引人們生活的方向,那是一種必須要抽出自身觀察環境再回到自己的過程,只是在速度越來越快的當代,逐漸被人們捨棄和遺忘。所以,歲時紀除了一般手帳的節日/時間軸/國定假日提醒,加上農曆/節氣/月相和星座上的月亮相位變化,就是希望使用者在安排行事及起居時更加妥貼順手。

然而,誠如陳可欣在去年底2013年歲時紀的推出感言裡所說的,「許多事並非恆常不變,雖然我們總試圖去追尋永恆。當然,事物還是自顧自地向前…」,她本身也又面臨生命轉彎處,到了又一個改變的時刻。這一年,她一邊做歲時紀的同時,也和先生兩人開始籌備開展另一番事業,他們在石牌找了一間老房子進行改裝,成立「開花生活實驗室」,打算投入植物療法的行業。「我還是會繼續做手帳,但是風格會有些改變,所以不會再沿用歲時紀的名字。」

她說,由於忙著開店的事,她還沒有時間把做手帳的事付諸行動,但是腦中想法不曾中斷過。現在最讓她傷腦筋的事,是如何給過去4年來歲時紀的愛用者一個完美的交代,「我不想利用舊的歲時紀平台宣告自己的新動態,卻也不想一聲不響地就消聲匿跡。」面對將來,陳可欣想得很多,她要在新的實體店面裡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把店面當做個人工作室,繼續設計、製作手帳,也可能辦活動、展覽、或者販售各式與自然、健康有關的商品。「有了店面,就有無限的可能。」就像當初做歲時紀手帳一樣,她要勇於展現自己的生活態度,「不去做,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到呢?」(2013.06第48期新活水雙月刊)